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毕业多年的我若不是因为同事的孩子今年要参加高考,早已淡忘了这个日子。
还记得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再的强调,一定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一定要选个适合自己的专业。一些同学早已镇定自若的在心仪的专业前打了勾,另一些同学围在老师身边,期待着老师能帮助他们结合自身情况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我记得我坐在座位上,一口气将所有的备选专业全打了勾,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不如都全部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填在档案里的本科专业。
我选择的专业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不能说没有兴趣也不能说很感兴趣,既来之则安之,平平淡淡、不慌不忙、认认真真的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对本专业深感兴趣的都跑去考研或是早已做好准备去相关单位应聘了,我又陷入了矛盾之中。
考研吧?努努力应该也没问题,就业吧?靠拿到奖学金证明也可以找到工作,但心中还是找不到对本专业誓死热爱的感觉,后来阴差阳错参加了事业编制考试,有了现在稳定的工作,当然现在的工作内容与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这也应了大学老师的话:工作之后你们就会发现,你们的职业能用上你的专业的几率太低了。
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大都是这个状况,我一直认为填报大学专业全是感性的结果,要么分外热爱,要么很无所谓,不讨厌即可,但当我听说了一位同事如何帮助自己孩子挑选专业时,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根源的。
这位同学的孩子现在在一所211大学读计算机工程专业,当初为了给孩子选个好学校、好专业,他夫妻俩人真真的忙了一整个月:
第一步,买来全国所有大学往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第二步,结合孩子高考分数进行对比筛选出孩子分数可以达到的最好的一本大学及专业;
第三步,列举出孩子感兴趣的专业范围,通过查询资料和询问在校学生,一一比对就业前景;
第四步,再从已选出的学校中选出有孩子心仪的专业的学校;
第五步,将选出的大学根据所选专业的全国排名次序,只留下一二线城市中的学校;
如此一来可选择的学校范围就很窄了,此时只剩下了两三所备选项,同事的妻子精通数学,据说这位妈妈利用数学中的加权平均算法,估算出当年这几个学校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后填报了最接近孩子高考分数的那个学校。
对于数学水平不强的我来说,真是不懂得这位大姐是如何估算出分数线的,但听同事说分数线出来后和他妻子估算的一分不差,孩子的高考分数一分都没有浪费,进入了最心仪的学校,最心仪的专业。
听了别人的大学专业选择之路,我竟然有种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高考的感觉。在大学里稀里糊涂的过日子的自己,哪是这么精心准备的人的对手呢?
虽说有的人没有经过认真的判别,最终也选了这个专业,或是更适合他自己的专业,看似结果相同,但经过衡量选择的结果与凭借运气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地表现出来,毕竟我们都清楚,拿着地图比靠感觉去摸索更容易到达目的地。
这个孩子有如此有远见的父母也真是幸运,对比一些自身就很有远见的孩子来说,他可能稍有借父母之力之嫌,但父母帮他规划了一条光明之路,而且有这样的父母言传身教,他的将来也错不了。
在听完这个事例后,我的感受有两点:
一是都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确切的应该说是父母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因为不同家庭中受到不同教育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父母所占的不同的起点上。
二是,努力很重要,做对选择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作出选择,并非选项太多,而是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价值观”这三个字听起来很空洞,但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倾向性,也就会做出相应的选择。
拿我自己选专业这件事说吧,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看重什么,只能说明我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清晰的价值观,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看重什么,又如何能取舍生活?
有老师说: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于提高选择质量,选择决定命运,价值观决定选择,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决定价值观。还好我现在正走在纠正、重塑、确定自己价值观的道路上,曾经看不到的世界开始慢慢看得到,曾经听不懂的话现在慢慢能够听出深意,曾经不了解的自己也开始慢慢了解。
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并不是一句毫无用途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