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的乌龙事件,不知雷到了多少《爱乐之城》的影迷。但还好,32岁的Damien Chazelle(达米恩·查泽雷)夺魁最佳导演,也算是给影迷们吃了一粒安慰剂。
还算是影坛新人的Damien Chazelle无疑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仅表现在他通过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就斩获了14项奥斯卡提名和6座小金人奖杯,更在于他对作品初衷的坚持。
“制作期间和资方出现了多次争吵,但是最后都按照Chazelle(想要)的完成了。”制片人Fred Burger这样说。对于一个之前一直在洛杉矶四处碰壁的“nobody”来说,这样的坚持无疑是疯狂的。
Chazelle 自己也表示,《爱乐之城》是一部典型的“作者型”电影,里面包含的都是他私人的喜好和思索。这样的作品最终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边倒的肯定,靠得绝不是好莱坞式的包装,而是一个强大的故事内核。
和Damien Chazelle一样,南非插画师Alex Latimer(亚历克斯·拉蒂默)同样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在他的绘本作品《大猪和小虫》(《Pig and Small》)中,就讲述了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故事。
大猪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小虫,他们决定成为朋友。
可是两个小动物的体形悬殊实在太大了,以至于做任何事情都会产生矛盾。
大猪提议骑双人自行车郊游,却感觉不到小虫的用力;
小虫为大猪做了一个精致的蛋糕,却被大猪囫囵地一口吞了下去;
大猪陪小虫下象棋,还没等小虫走完一步棋,自己就先睡着了;
小虫为两个人织了情侣毛衣,大猪却怎么也套不到头上……
这多像是年少轻狂的我们,为了一份执着而青涩的感情,固执地从两个世界挣扎着走到一起。只不过,有些人坚持了下来,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放弃。
像多数人一样,大猪和小虫尝试了一切办法,始终无法走到一起。他们终于还是决定说再见了,这使他们无比沮丧,似乎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那些为两个人最终会在一起的努力,就在这一瞬间崩塌了。
像经典的好莱坞桥段一样,大猪和小虫各自迈着迟疑的脚步,背对着背渐行渐远。终于,一张被风刮起的报纸让他们重燃希望——他们决定,一起去看场电影。
他们合坐一个座位,合吃一桶爆米花,因为同一个镜头而紧张,也因为同样的笑话而欢乐。电影不仅打开了他们的话题,也坚定了他们的友谊。这种奇妙的惯性使他们找到了越来越多共同的爱好,也让他们越发忽略彼此的差异,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惯性称之为:信念。
Alex Latimer很善于刻画小人物,在他的故事中,你时常会感受到那些普通人的不普通。这些人胸中没有宏大的愿景,也无缘奢华的生活,但他们却一直被身体中的某种力量推动着,去顽强地拼尽全力,做好身边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正如Damien Chazelle镜头之下的《爱乐之城》,在那个灯火通明的迷幻城市,总有那么一些站在黑暗中的人在努力地走出阴影,不为功名,不计得失,只是本能地出于对光的向往。
更为相似的是,他们讲述的都不是多么新奇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俗套。但在浓烈而独特的个性色彩下,观众却能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情节背后涌动着的庞大力量。
如果说Alex Latimer的《大猪和小虫》表现的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抗争,那么他的另一部作品《别动!》(《Stay!》)则更加关注于个人的自我抗争。
《别动!》看上去是在描述一只淘气狗的日常,实际却在向读者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由于小本的宠物狗巴斯特过于淘气,爸爸妈妈决定带小本外出度假,借此暂时逃离恼人的混乱。当然,前提是,不能带巴斯特一起去。
对于孩子来说,与宠物分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在小本争辩无效后,他决定听从爸爸的建议,把照顾巴斯特的任务转交给爷爷。
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写便条,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条条记录下来。当他们准备出发时,小本的便条已经多得数不过来了。
可是对巴斯特的牵挂使他仍旧无法释然,于是,旅行中的一切所见所闻都成了他的素材,直到他突然想起一件最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带巴斯特去邮局!
可是已经晚了。
巴斯特把邮局搞得一团糟,使爷爷不得不承担起训练巴斯特的重任。等小本度假回来后,爷爷也给小本准备了一张便条。
便条上不仅记录了巴斯特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也表达了他们对小本最真挚的思念。
在Alex Latimer的书中,每一个主人公都活得很用力。孩子对世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体验感,因此也就更容易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小本遭受的离别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不仅没能成为他愤怒沮丧的理由,反而激发出更多他对巴斯特的爱,并以一种极为积极健康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爷爷作为一个将要被家庭遗忘的成员(甚至无法和全家人一起去度假),在接受了小本的托付后,也渐渐地从消极应对的态度转变为积极参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爷爷不仅圆满完成了照顾巴斯特的任务,更是为小本总结了一套针对巴斯特训练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爷爷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并因此收获了一份宝贵的心灵寄托。
面对这些源自日常的烦恼和微不足道的任务,我们大可以怨天尤人、敷衍了事,可Alex Latimer却偏偏让他的主人公们选择了更加崎岖的道路。当我们看不到高山背后瑰丽的景色时,这样的决定无疑是困难而冒险的。但Alex Latimer坚持要这样做,并在创作时把这种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赋予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
Alex Latimer的作品是温暖的、明快的,同时又洋溢着激情和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I like my illustrations to have strong ideas backing them up – so they're not just nice to look at, they're also nice to think about.”(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有强大的理念作支撑,不止是看上去漂亮,还要给人以启迪。)
这与他的生活背景大抵是分不开的。Alex Latimer生活在开普敦距市中心约半小时车程的海边,居所不仅远离市井,还经常有各种野生动物出没。这样自然原始的环境赋予他质朴纯粹的个人风格,同时也更能折射出他内心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在《大猪和小虫》一书中,两个主人公为建立友谊而做出的努力,便暗藏着Alex Latimer对种族融合的呼吁。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南非混居着黑人、有色人、白人和亚裔四大种族,虽然早在二十多年前南非就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离真正的平等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身为白人的Alex Latimer虽然深居简出,却并没有对周遭的一切置若罔闻。在《大猪和小虫》的结尾,他用一种略带不屑的口吻这样写道:"They forgot that one of them was big and the other was small ...best friends don't care about silly things like that."
如此矛盾激化的种族问题,就这样被他在书中轻描淡写地化解掉了,这大概就是他能同时俘获众多成年粉丝的原因之一吧。
在国外的书评网站上,很多父母都对Alex Latimer的作品表现出狂热的喜爱,以至于你时常会看到“I really love this story”的字样,而不是通常的“My children love this story”。
Alex Latimer的作品总会带有浓重的南非色彩,他甚至绘制了一张南非字母表,当然,不是传统的从Apple到Zebra,而是从Aardvark(非洲食蚁兽)到Zuma(南非现任总统)。
其实,如此天马星空的Alex Latimer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但这恰好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他不必在构图和技法上花费过多时间,而是单纯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
在孩子眼里,Alex Latimer大概更像是一个充满童真的邻家叔叔,时而讲一些温暖的故事,时而弄一些搞怪的惊喜。他很喜欢在故事的结尾为读者设置有趣的彩蛋,你可以把他当做一个玩笑,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Alex Latimer至今共出版了6个绘本,每部作品都像一个多棱镜,散射出不一样的光芒。正如《爱乐之城》结尾的那段经典蒙太奇,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解读。
这正是一个完美的导演应该做的事情——用一个足够强大的故事内核,把观众心中那些朦胧的念头一一折射出来。尽管每个人看到角度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同样精彩的。
一个完美的作者,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