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38:2021-0214-我们可以,不慌不忙地吃饭
文:森林树
春节和小伙伴共读的第四本书《学会吃饭》,来得及时又应景。
春节在家,难免会出现胡吃海喝的情况,平时不敢吃的、平时不想吃的,这次应该都赚了本回去,可谓“春节吃得喜洋洋,节后减肥愁断肠”。
而且也不得不说,春节是一些暴饮暴食诱因疾病的高发时段,就今天刷朋友圈还看到了胃肠外科老师发不小心牙签戳伤胃的、枣核戳破胃的急诊手术一台接着一台。
吃饭这件事,我们长辈是食物太多,怎么样才能吃饱,而如今的我们是发愁,吃得太多,怎么样克服减肥这个难题。
《学会吃饭》这本书就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教我们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好好吃饭?
01 我们不会吃饭的原因?
第一件事,我们很多人吃饭的时候,味蕾根本没有打开。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偷吃人参果就是这样,虽然我们还不至于经常狼吞虎咽,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时候是盲目吃饭的。
吃饭有时候是个任务,有时候是个仪式,我们不停地往嘴巴里塞东西,但是我们的味蕾却少体会饭菜的美味。
孔夫子说“鲜能知味者”就是说,这么多人吃饭,但是没有几个人会吃的。
第二件事,胃部滞后反应。
我们应该有过感觉,就是吃完饭,突然觉得:哎呀,吃胀了,或者吃多了。其实我们的胃很早就知道,只是我们还没有感觉到,直到吃过了,才发现吃得太饱了。
其实这个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浪费了很多食物。
很多人认为把盘子收拾干净,把食物装进胃里,就不是浪费食物,这是对浪费食物的误解。如果食物不仅没有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反而是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负担,这个不仅是浪费,还是自毁粮仓。
《学会吃饭》里颠覆了一个关于处理桌上事物的方法:吃不下别吃,勇敢地盛在桌子上,然后胃会越变越小,这样经常吃不完,家里做饭的量一定会慢慢变少。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杜绝浪费的正确方法。
浪费是减少摆放在桌上的食物,而不是拼命把过多的食物塞进肚子里。
02 我们为什么吃饭
第一:生理饥饿感。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真饿了。
第二:看到了食物,想吃。
第三:记忆,我们习惯在一定的时间吃点东西。
第四:社交压力。比如春节在亲戚朋友的饭桌上。
到底哪一种才是我们真正吃饭的正确原因呢,哪些是不对的呢?
《学会吃饭》出乎意外地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吃饭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都是可以接纳自己的。
如果我们今天情绪有点沮丧,想多吃点自己爱吃的东西,不要因为在控制体重而苛责自己,只是当我们不断培养自己的味蕾,不断培养自己的感知力,不断对自己有爱、有宽容,去体验食物的时候,我们就会越来越健康。
03 如何在正念当中饮食
什么是正念的饮食?核心就是我们要学会跟自己的食物做朋友,向吃东西时的喜悦说“是”。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住着一个警察部队,经常喜欢纠正我们的错误。当我们有负罪感的时候,一面觉得红烧肉太好吃了,一面觉得太罪恶了。明明是很美好的东西,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很难跟它说“是”,我们抗拒它,然后难受,同时还期待能够减重。
食物带给我们的应该是自我关爱、自我滋养、慈悲心、探索以及好奇心。用这样的心情来吃饭,培养我们内在的美食家。
面对一大堆好吃的食物时,我们不要内在调动出来美食家,更加挑剔地吃东西,更好地尝那些味道,当我们的味蕾和胃部感受器打开,我们的饭量会迅速下降。
因为会吃着吃着,会提醒自己感受一下饱了没,饱了,胃部感受器发出了信号,那么,就此停下。也会吃着吃着,提醒一下自己味蕾,那个喜欢的味道还在吗?出现了递减反应,没有那么美味了,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停下。
我们已经不是在喂饱肚子的时代,我们待自己慈悲,我们通过事物自我关爱和自我滋养。而恰到好处的适量食物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结束语:
当我们不再粗暴地不断往嘴巴里塞时,我们开始学会打开自己的感知力时,我们或许就真正做到了拥抱而非对抗食物。
食物是美好的,是带有感情的,我们可以做到科学地调节这种影响。
我们可以,不慌不忙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