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你演讲的主题是”这就是我。”
一开始,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本来想要说那我随便做个自我介绍不就好了,但是当我面对你们的时候,让我觉得有点疑惑,我们已经共同上课两年了,你们还不认识我吗?我站在这里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还有什么好介绍的。突然让我有个想法,你们认识的我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我,如果在你们的印象当中和我认为的自己差距过大的时候,那到底哪个是我呢?我越来越困惑了?就去百度上搜,我是谁?虽然这个行为我觉得还是有点很傻,但是为了完成今天的课题,我就搜了一堆。百度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成龙的一个电影叫做"我是谁",我粗略的看了一下他的简介,讲一个特工在执行任务中忘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周围的人就很草率的给自己起了名字叫做”我是谁”。这个电影把疑问句变成了一个名词,这让我发现"我"其实也是一个名词,电影里的人不知道称呼他,所以给他随便叫了一个名字,而名字就是为了区分电影男主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所以让我有一个这让我很大的认知就是,我不单纯是我,我在你们眼中可能只是个符号,这个不单单是想要知道一个真实的我,可能只是想要区分我,记住我而已。你们为了和我一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把我区分出来,把我作为一个熟人。但是我还是很难受,因为我没有查出一个真实的我,在你们眼中的这个符号,如果与我想给我的东西都不一样怎么办?如果我觉得我自己认为我是一个惊为天人的存在,就是一个天才,但是在你们眼中我反而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甚至身上还有一堆毛病和缺点。那这两个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我?凭什么我不能作为一个天才?那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我,我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又去百度上搜,我发现这个问题是一个学理问题,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认知偏差,就是说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我和社会的规则之间有冲突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我觉得我是个天才但我没有讲我的评判标准,你们觉得我不是因为你们是根据社会的规则来判断的。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我在你们眼中只是一个社会规则的产物,我的真实性在人们眼中只是规则下所带来的效应。也许我是否真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社会规则下我给自己塑造了一些什么样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我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的立身之本,而在这个偌大的社会中,大家其实都很累,懒得去了解你,也没有精力去探寻一个普通且没有价值的我。除了我自己还在追求真实的我之外,其余的都不重要了。所以什么是我呢?我是一个社会规则下的普通人,我是葛蓉。但在另外一个认知内”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