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周四 晴
我发现了,我们真想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变,就必须学会梳理和反思问题,总结和提炼问题提供大家参考。否则,我们所遭遇的问题都会是碎片式地存在我们脑海中,就如刚才你们说的,有东西,不知道从何说起。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东西,不是结构化地存在,而是碎片的彼此没有建立关联的。我常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不是智力的差别,往往是眼界和格局的差别。
所谓调查报告,你可以就自己班级的情况做一个,多少人,单亲多少,留守多少,隔代教养多少,托养多少,父母年龄、层次、多子女还是单子女……一份班级报告,分析一个小小的结论,就是一次尝试。
当前的时代,老师的权威已经被严重挑战和撼动了,根本不是我们说什么家长就会听,主动配合,而是我们要靠自身更充分的专业优势来赢得他们的信任进而才有敬重,没有这些,我们无法和家长成为合作伙伴完成共育的任务。
本质上来说,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有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宏观。父母老师和孩子的亲密互动,更多是微观层面的,颇多细节,需要有智慧甚至是一些技巧。
但是微观的东西,又必须以高位的理念来引领和照应。这就要放在家庭、学校以及家校互动的关系中来思考具体的问题,进而,才是社区、社会。
吴重涵老师提供的是“蛛网模型”,童喜喜老师用“人是一个同心圆”来描述,两者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作业貌似一个宏观的大课题,但需要的是微观信息支撑起来的。现在,大家有思路了吗?
比如我再问,你们找一个你认为的家校合作的焦点问题,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们班现在正在开展故事父母进课堂活动,如何更好的促进每一个父母都能参与进来?)(怎样合作?最佳途径是什么?)(学习问题,做作业是家长最关心的,也是老师也最关心的。)
大家看,四位伙伴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四个思路,而这四个思路,都是“当务之急”。
在四个问题中,大家投票你们最感兴趣的,前十位老师的票有效。
大家会看到,这就是一个调查问卷[可爱]
六个投票学习问题,老师希望和家长沟通关于孩子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百分之六十老师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
第一步,确定问题,
第二步,展开关于该问题价值的调查。百分之八十关注,说明这个问题是有研究价值的
接下来,孩子学习问题的决定性因素都有哪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内驱力,家长期望,老师期望)
来,我们看看大家哪一个回答可以成为最上位的分类?
首先——内因和外因。
内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因就是环境(家庭、学校、社会)
内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个体差别。外部环境——家校社的不同合作模式,组合成为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于孩子,大家可以看,这样的“网”,复杂不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一个孩子朝向相反方向的发展。
那么,这些方面变成调查问卷的话。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我相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行转换。
(家庭的作息时间是否和学习的作息时间相匹配?家庭的饮食习惯,是否能够支持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孩子周围的人群对孩子志趣的培养有什么人影响?孩子的亲戚朋友中有没有高学历的爱读书的人?)
(孩子的爱好是什么?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氛围?家长平常在家主要做什么?有没有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孩子是否喜欢思考?孩子是独生子吗?是否和老人一起居住等)
(孩子是否喜欢思考——这个问题还可以更具象)
(以孩子为中心,调查影响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
比如,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是自己解决还是习惯求助,是向父母还是辅导老师求助,或者自己通过网络或者查找资料解决呢?
(孩子的学习兴趣,智力发展,学习态度;孩子家庭成员,工作,学历,爱好;家庭活动,例如共同喜欢做的事情。)
孩子的爱好也可以具象——喜欢运动吗?哪项运动?每天运动时间是多少?喜欢阅读吗?每天阅读时间多少?是否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和家长的教养有关系。当孩子两岁的时候,要我来的时候必须要让他来,要让他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读书的时候孩子遇到困难耍赖的时候,要看得过,要硬得下心肠,要让他自己承担后果。然后再叫他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说反复的读题目,把题目背出来找关键词等等。)
比如学习态度——是否喜欢上学?放学后能否主动写作业?完成特定作业之后是否会自己再找习题练习?或者借助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或者复习?浦老师,您这个是回答,不是设计问卷的问题了。
我是希望大家学会采集信息,然后通过分析信息,了解自己班级学校或者年级的学生学业状况,已经影响因素中的家庭和学校各自的影响程度,从而寻找解决家校共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源自上一次的作业,但不仅是上一次作业的延申,因为这些,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师的能力的一部分,有了它,我们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底气下一次,咱们争取共读一下著名的“交叠影响域理论“。
(这样的调查问卷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和家长共同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是的,我们要做好家校共育,如果没有发现问题,采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能力,是不行的。
所谓谁”敏锐“,无非是在这方面用了多于别人的功夫。好,现在这个调查问题,就留给大家完善,给自己的班级做一份信息档案,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这是今天要和大家讲的第一部分内容。
剩下的时间,我想问大家,如果让你在现有对班级父母了解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一学期的父母课堂主题(不少于6个),你们会给父母讲点什么?必须有的信息是——学生年级、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我给范围小点——围绕孩子的学习问题,需要父母从哪几个方面配合?给父母们支点招。
内因、外因、环境
每个方面确认两个最重要且相互关联的主题,或者各自选择一个,其他选择切合班级需求的。
今天的作业,就是在上次提案(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一份父母课堂的课程表,要求:1、6个主题,2、每个主题300字的介绍,围绕针对人群、设计意图,试图达成的目标(内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因就是环境(家庭、学校、社会)
外因环境——家校社的不同合作模式,组合成为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于孩子,大家可以看,这样的“网”,复杂不复杂?)提案报告是基于调查问卷的,因为大家觉得报告难,我今天特意梳理了问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