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了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年代有些久远的台湾电影。说起来这些年看过的台湾电影中,留下印象的一是吴念真的《一一》,一是侯孝贤的《聂晚娘》,如今又多了一部王朔的《看上去很美》。
故事开始方枪枪被父亲送进了寄养的幼儿园。突然离开亲人,跟一群陌生人相处,方枪枪,用哭泣来抵触其他人的接触,也表达自己的悲伤。但很快在同学南燕北燕的帮助下,对一切都倍感陌生的方枪枪融入了集体。也受到了集体的感召,对获得小红花有迷之热情。
这种按照老师吩咐做的好就给小红花的奖励制度,我小的时候也经历过,听老师的话,上课坐的笔直,举手发问,课堂上不许讲话…这些小规矩,把我们框的死死的,但是为了得到小红花,却都甘之如饴的去做。
电影里面这样的情节也不少,比如一天有五次获得小红花的机会,包括会自己穿衣,问话先举手,早上拉出便便。其他我都还能理解,但拉便便这个场景倒是让我很难忘,那是以前那种很老旧的厕所,一个台面,中间一凹槽。一群三四岁的小孩,男的一排,女的一排一起蹲着拉便便,一个孩子抬起屁股,对着的就是另一个孩子的脸,这样的做法看着心里别扭,这还只是卫生层面的别扭。但随后一个小女孩拉出便便了,老师说,“已经连着一个星期拉出便便了,做的好,大家要向她学习。”我就有点哭笑不得,这种事有什么值得学习吗?而且还为此奖励小红花。尤其是方枪枪便不出来,但又不敢起身离开的模样,甚是可怜,用一个楷模让所有人变成一个样,也不管生理能不能适应,这不就是从身体的迫害达到心里的服从吗!
那个时候我们对小红花的崇拜带着荣誉感,却忘了这是老师管理我们的一种手段。早慧的方枪枪发现背后的虚假,从而对小红花失去兴趣,是同学汪如海父亲的临时造访,老师为了显示学生都很好,就给每个没有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都贴上了小红花。一直心心念念小红花的方枪枪才发现,原来自己认为的荣誉是那么的虚妄。
然后方枪枪进入了叛逆期,他造谣说老师吃人,他欺负女同学,他觉得所有老师都令人失望和讨厌,他更不屑于小红花,但他却被关进了小黑屋。在强制思过之后,他被隔离了,不是入学时小朋友之间的不熟悉,而是小伙伴们集体在老师的忽悠下,认定他是坏孩子,不想跟他玩,也变得不喜欢他。于是他逃离幼稚园的队伍,冲出了学校,他遇上了敲锣打鼓受表彰的人群,看着那些大人胸前挂着大红花,方枪枪黯然离开,故事到这嘎然而止。
这也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它告诉了方枪枪就算你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虚伪,你也阻止这个世界虚伪的前进。同情方枪枪这样早聪孩子,他看到学校统一模式吃人,磨灭人性的一面。他明白了小红花不是荣耀,而是控制他人的虚伪手段。他做了叛逆的举动挑战权威,但被关进了小黑屋,被所有人隔离对待。当他一人独醒,不是看众人皆醉的超然,现实更加残酷,周遭的漠视,看到大人胸前红花的冲击,无疑都是对他幼小认知的一次蹂躏。
人心是很好骗的,一点荣誉心,一点奖励,一句口头表扬就令人开心不已,然后以为自己是优越甚至优秀者,却没发现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如同自己一般听话的模版,并且自己还不自知。这大概也是方枪枪难过的地方,很多人口头上的不屑,但身体上还是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在行动,比如他极为喜欢的南燕。
就像很多人大喊单身也无妨,但是年纪到了,会不自觉地会想该相亲和结婚了一样。之前蒋方舟和徐静蕾谈话中,蒋方舟对相亲市场的认知,就是所有人普遍的认知。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要像徐静蕾一样淡然的看待婚恋,但我们的行动上却始终往蒋方舟靠拢。
在社会大方向和规则上面,我们终究做不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比方枪枪叛逆后,被现实打垮,只做思想上巨人的我们还是差了一大截。说到底,我们是在统一模式教育下长大的一群人,习惯了像别人看齐,偶尔回过头来看,发现很多人拼命努力,不过是活成别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