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得
1.来自张潇雨
商业史学习的时候,四个“不要”三个“要”。
第一,不要把商业当物理学。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假设成了真理后就可以照办,就成。这个只在经典物理学中出现,想在商业中找到这样子的“原理、规律”不太现实。
第二,不要归因偏差或者归因谬误。成功了,“放的屁都是香的”这是我们这边的一句俗话,一个人接二连三的成功,只能代表他之前的判断踩对了点,但是不能代表以后,只能说他未来成功的概率可能比其他人高。比如你看到有朋友炒股赚了钱,就请他给你推荐股票,他也满怀信心地给你推荐了一个,结果下次你们就不好意思见面了——跌了。昨天高考估分,下雨天,这两个有关系吗?但是有些孩子就说“连老天都为我哭泣”因为你考得不好,所以天下雨……这么丰富敏感的神经,写点抒情文字还可以,但是遇事这种神逻辑算了吧!
第三,不要执着于概念。企业概念,或者说口号,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成功了就大肆宣传,失败率就销声匿迹……
第四,不要站在原地。以过来人的眼光看以前的一些决策,会产生:“当时怎么那么傻”的感觉,但是当时真就是那么傻。把自己投入到当时的空间背景里去,想象着自己会如何行动,该避开哪些坑,就行。就如吴伯凡老师的一个比喻:真理是一盏灯,可以让你避开一些麻烦,但是如果你指望有了这盏灯你的文章就写成了,这是不靠谱的。“我们不是学了生理课才消化食物的”。学了生理课,可以在你消化不良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或许这就是“最少必要知识”的另一种解读吧!
三个要
第一,注重归纳的过程。看到了成功的耐克,成功的苹果,你不可能照办一个出来,但是它们成功的商业模式你可以试图归纳。而你归纳的结果,只是往你的武器库里再添一件趁手的家伙,但别指望以后都拿这个上场与别人干仗。
第二,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对于一个变量太多的系统,一个小变化会导致最后的大不同,就像蝴蝶效应。所以一些可感知归纳的逻辑是必须遵守的,就像查理芒格的毕业演讲一样,我不知道成功如何达到,但是我有保你失败的秘方。
第三,自我观照
观是自己的角度,照是别人的角度。看久了,很多事情都是人性的各个方面的体现。也不外呼很多人推荐学管理要懂人性,不要轻易考验人性。以前请人多多关照,以后自己多多观照。
2.来自古典
对冲:在一个夕阳行业中学习一个新兴领域的在职博士,“棺材铺子卖药,死活都挣钱。”
小城市安家,大城市奋斗也是一种对冲方式。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管理好风险——有机会一定要靠近世界的中心,和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和伟大同行。
——想起大学同宿舍女生在工作一年后给我打电话问的问题:我是继续留在县里头还是去省城?在听完了她的处境后,我建议她去省城。她现在在省城过得挺好的。不能说我对她的下定决心起了多大的作用,起码得她自己先有了这个想法。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都是积极向上的。古典老师说得好:你只是头几年奔波辛苦一些,不可能一辈子都这么辛苦。
今日杂感
“妈妈,我在看《鲁西西外chuan》”
“宝贝,这个是zhuan”
啥是传?
……
(最近调整。清晨朗读会,改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