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这么一句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有些人可以活得富庶,有些人只能活得无奈,有些人成就不凡,有些人一世痛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众生之相”。
既然是众生,那就有各自的痛苦,以及各自的幸运。所谓“人各有命,不可强求”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人间有八苦,为什么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为每个人都是尘世间的普通人,没有卓越的才华,也没有超人的天赋,更没有丰厚的家底,这就注定了“苦比福多”。
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不同的家庭就知道了。
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些家庭贫穷,有些家庭矛盾不断,有些家庭逐渐衰败。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也许,苦的尽头,就是新一轮苦的开始。而这些苦,是命运对于我们的考验。
02
“这三个家庭的遭遇,改变了我的心态。”
第一个家庭,是一个贫穷之家。
镇子上有一户人家,住在平房,特别穷。幸运的是,他们的孩子考上了某双一流大学,有着还不错的学历。
可惜的是,孩子毕业出来后,就失业了。后来,这个孩子虽然在一家公司工作,但工资也就五千一个月,只能养活自己。
望着自己的家庭,孩子哭了。因为父母逐渐老去了,身体也不好,爷爷奶奶也需要养老。自己这五千元,又能养得活谁呢?
今年28岁的他,早已没有了结婚生子的心思。因为他知道,没房没车的他,没有女人会喜欢,而他也养不起家庭。如此,就只能让家庭绝后了。
第二个家庭,是一个普通之家。
村里面有一户杨家,当家的父母都是当地人,虽然赚得不多,但也能养家糊口了。可惜的是,他们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到处打零工。
后来,这个家庭的孩子在外地出了车祸,人也残废了。虽然司机赔了钱,但这些钱也仅仅是够医药费而已。今时今日,依旧是父母养着这个孩子。
这对父母感慨,如今我们还健在,依旧能养得起孩子。可如果有一天,我们都离开了,无法照顾孩子了,那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没有错,错的只是他的“命”不太好而已。这个家庭的孩子,在未来的某一天,其实会更惨。
第三个家庭,是一个中产之家。
朋友老陈,是广州的当地人,有着一定的资产。但是,最让他忧心的,就是他的孩子。因为他的孩子大学毕业了,依旧混得一般,连自己都养不活。
老陈算了一笔账,儿子在老城区工作,就租了一间公寓,租金1500元左右,再加上他每个月接近3000元的衣食住行花销,已经有4500元了。而儿子的工资只有6500元。
更何况,人有旦夕祸福,生个病去趟医院,也许几百上千元就没了。所以说,老陈的儿子,就算再努力,最多只能养活自己。
幸运的是,老陈自己有点钱,能够给儿子提供安稳的日子。对此,连老陈自己都感慨:“我辛辛苦苦花了上百万去培养你,等你大学毕业了,也许工作一辈子,也赚不回我给你投资的钱。这,还真的是悲哀啊!”
03
其实,贫穷家庭有贫穷家庭的不易,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艰难,中产家庭也有中产家庭的痛苦。如此,才是生活的常态。
综合上述这三个家庭,我们就能明白,父母受苦了,原本希望孩子可以幸福。谁知道,孩子也过得不幸福,只能勉强生活。
想起这么一个词,苦尽甘来。其实,这世间没有所谓的“苦尽甘来”。所有苦的尽头,也仅仅是新一轮的苦的开始罢了。
比如说,还未上大学之前,家长都觉得,只要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就能享福了。等上了大学的那一刻,家长才知道,毕业后就失业,哪有“福”可享受呢?
还有一些家长,要等儿女接近三十岁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买不起房子,也结不起婚,被迫单身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会烦恼不已。
其实,生活的苦,并不会减少,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增多。要知道,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赚钱的工作太少了,工资也原地踏步。如此,普通人就只能拼了命去工作了。
04
工作到了一定的年纪,比如说35岁,就只能失业了,身体还患了一堆的病痛。再望望自己的孩子,才发现他们依旧在走回自己的老路。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循环”的人生。
对于人生,我们需要坚持这么一个态度——不计痛苦,不计艰难,享受这个“苦”的过程,尽全力去活好这一生。
做人不要过分消极,也不要过分有所奢望。苦的尽头,是新一轮的苦。对此,我们就只能坚持下去,直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