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豆每晚的作业之一就是10以内的口算练习。按照数学老师的要求,口算是每天都要练习的。首先,要用到的教具就是数学卡片,卡片是事先做好的,按照老师要求用硬纸壳,按照一定的尺寸做好,写上算式,答案不写。连着几天晚上,按照老师提供的算式题,一直在为孩子做数学卡片,一共做了100多张。然后就是督促孩子每天进行练习。
豆豆每天的练习数量为15张,每当她进行练习,要给她计时,并记录在老师发的表格中。记得第一次豆豆用了1分36秒,第二次用了1分25秒,第三次用了1分11秒。这样每天练习,最好的一次已经能达到46秒。看她每一天都有进步,我很欣慰,她也很高兴。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她告诉我,说她们班的同学LYW给她讲,她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15道题,这无疑对她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当晚练习口算题,我按照往常一样,把15张卡片用每列5张,摆成3列,让她开始练习,她比往常显得更紧张,连呼吸都很急促。从计时开始,频频出错。最后的时间险些超过1分钟。最后的成绩出来,她显然是很失望的,伤心的泪水从眼里溢出挂在那张小脸蛋上。嘴里不停地嘟嚷着,说这个成绩太烂了,说自己不如LYW,人家那么快。接着我就是一番安慰。
后来连着的几天晚上的口算练习,都是以这样的局面收场。每晚她都嫌弃自己用的时间太长,她那张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焦躁,无奈,无助,和忧伤。焦躁于自己技不如人的心情;无奈于每次的练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不如人意;无助于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像LYW这样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忧伤于种种复杂情绪参杂其中而不能自拔。我对她是同情的,心疼的。
一向没脾气的豆爸按捺不住了,放下手中的活,出工作间来看她,并责备她,说她不应该哭,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很不坚强,有什么好哭的,不准哭了!听豆爸这几声怒骂,豆豆更伤心了,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责备声充斥着这间屋子,原本易怒易躁的我,心里无比的煎熬。但我知道这时,如果我不控制好情绪,再怒发冲冠,这局面更惨不忍睹。我深深呼出一口气,向豆爸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豆爸很不解,觉得我太惯孩子,孩子就应该从小不要养成哭哭啼啼的毛病。说我家小孩就比其他家的小孩都爱哭,这样的习惯很不好云云。。。我不耐烦地再次用力挥手,他才无奈地走开。
知女莫过母,我知道她为什么哭得更大声,更伤心,是因为平常很少对她说一句重话的爸爸上前责备她,让她原本满腔的负面的情绪更加失控。同时也是内心的抗议,抗议没人懂她,理解她此刻的心情。
情绪这种东西没有对错。不能强制让孩子不哭,大人遇到难事儿,有时也需要用哭来释放内心的情绪。大人的生活比起小孩更丰富更有自主权,排解心中的不快,除了哭还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朋友聊聊,逛街购物,看电影之类的。甚至抽烟或是喝酒(当然不提倡这样的方式)。
而小孩则没有更多的选择,他们想排解心中的不快,貌似哭是最简单,直接,高效的方式。为什么做家长的要剥夺他们为数不多的排解方式呢?我们不要做这样残忍的宝爸宝妈!
看她哭得伤心欲绝,我对她说,“你想哭就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些,等你心情平复些了,我们谈谈。”然后走开了。
她继续放声大哭。数分钟后,“哇哇”的哭声变成“呜呜”的哭声,然后是抽泣声,最后,脸上泪痕未干地坐那儿静静地发着呆。
我知道,她正用这样的方式释放内心所有的负面情绪,她的哭声由强变弱,代表她的负面情绪因得到释放,由大变小。最后到不哭泣了,内心的负面情绪基本就释放出来了。
于是,我走上前,把她的小脸转过来,面向我,帮她擦小脸的泪痕。
我先是给她分析:“是不是因为LYW的好成绩,打击了你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她?所以很难过”她点点头,嘴巴一撇,眼睛又湿润了。
我继续说:“那你有没有想过,LYW说的10秒钟能完成15道题,是真的吗?”她疑惑地看着我,对我的怀疑表示不解,马上就表态:“人家LYW亲口对她说的,那肯定是真的。”
我说:“那我们来计算计算。每道算术题你们都需要念题,对吧?比如念”3加7等于“这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她开始念题,然后想想,说最快也要1秒钟吧。
“嗯”我表示肯定,然后,我说:“那15道题光念题就得需要多少秒呢?”
她脱口而出:“15秒。”
我接着说:“那再加上每道题还需要计算,计算得再快,一共也需要10秒时间吧。那最快一共也得多少秒啊?”
她想了想,睁大眼睛说:“25秒?”表示不敢相信这一结论。
我点点头。她还不敢相信:“人家LYW亲口说的只需要10秒啊!”
我问:“那你亲眼见她只用10秒吗?”
她低头不作声。然后失落地说:“原来她是骗我的。”
我语重心长地给她讲了一些道理:“亲自听到的,而不是亲自见到的事情。要多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即便“10秒”是真的,也不能着急和烦躁,这样不但不能让你的速度变快,更因为心里压力大会变得更糟。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持之以恒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再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唯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优秀”的脚步 ,其余--没有捷径。”
听了这番话,豆豆如释重负,豁然开朗!在我眼前的,依然是那个和她年龄极为匹配的“童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如此这般,便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