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早上,我打电话给W基金会的M君,向他询问关于邀请一位他熟识的战略顾问刘老师成为我们机构战略顾问的建议。去年大约10月份左右,他和团队来武汉验收基金会的几个关于疫区援助的项目,那次他也顺便参加了我们的读书会,当时也和我深聊过三个小时,他对我们的情况有所了解。
那次的通话,当他知道我的意向后,就很认真地回复我说:“刘老师的时间特别宝贵,一般都是给上百亿级别的公司做顾问和咨询。虽然,刘老师有个愿景想打造一个生态组织,这几年才开始给一些初创公司做战略顾问。但是,要加入这样的生态圈,还是对创始人有很高的要求的,如果没有一种为梦想粉身碎骨的精神,老师的意愿度也就不一定会很强。毕竟找老师的人太多了。”
我们后来又聊了一些相关的话题,他也表达了对我们的高度认可,以及期待我们继续努力争取和老师早日合作的愿望。但其实,就在当时听到他“粉身碎骨”四个字的时候,我内心就斩钉截铁地放弃了今年要借助外力发展组织的想法了。因为别人并不一定理解我们组织的内循环,也不了解我作为个体的内循环,而与越优秀的导师合作,就越是对自我的巨大挑战。我暂时,还不想进行这一步。
曾今的我,是别人眼中一个生活优渥的人。但是,2010年那个春节却被确诊为甲亢和肌肉萎缩,以及伴随明显的抑郁状态。我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经过各种折腾,非药而愈,实现了一个人生命重建的过程,逐步找到自己的内循环节奏和通路。我想没有什么比我恪守这个节奏的价值更重要。所以,在选择发展壮大还是恪守自我的节奏,我当下更愿意选择后者。这就是我的命理吧。
寻找如何而活的这十年,我慢慢发现:一个人发生身心俱疲直至疾病缠身,这是一脉相承的过程。每一种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归宿,善始善终往往不是说做好事积福报,而是找到自身的内循环,让它能够良性地循环抵消一些身体衰老、器脏渐衰带来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冲击对身体的影响。
所以,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找到自己的内循环是一切发展壮大的基因。否则,发展速度越快,内外部干扰因素越多,有朝一日发生不可把握的失控状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