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后,我同往常一样继续伏案工作。女儿轻轻的推开我的门,探出一个小脑袋,轻声问:“妈妈,我能打扰你一下吗?”我回道:可以呀。她继续试探的问:“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干完工作?能不能陪我画画?”我下意识的反问:“画画是一个人的事情啊,为什么要我陪呢?”她委屈巴巴又胆怯的说:“我想和你亲子活动。”女儿这句话,让我想到最近看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的序言——陪伴是最好的爱。
多数家长在育儿上,有跟我一样的不合理期待:希望能不用投入过多的时间,孩子就能一飞冲天。这就像亲手种了一颗种子,没有阳光的照射,养料和水分,还依然期待它能开花结果。而孩子对家长的需求,是能从爸爸、妈妈那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有爱的孩子才能活的从容,自信,阳光,快乐。
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快感。买东西找京东,可以当日送达;吃饭可以找饿了么,可以不用亲自下厨就在家吃饭;阅读可以听书,可以不用随身携带、自己消化;就连买东西,也再也无需携带现金。就连在育儿上,只要愿意,都能实现云端辅导。什么时间发货?前面有多少等位?能在线吗?已经植入现代人的操作系统。于是,当家长遇上孩子,操作系统因速度过慢而出现阻断性bug。
网上流传一个育儿非常经典的桥段: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生动、形象的复现了现代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因没有耐心导致亲子关系翻车的大型车祸现场。作为妈妈的我,自然深有体会。记得在女儿7岁一年级,刚接触十以内的加减法。一次检查作业,她把4+2写成了8。我就问:你检查了吗?她说:检查了。我追问:你家4+2=8?还说检查了?她赶忙伸出两只小手,扒拉来扒拉去,胆怯的说:妈妈,我写错了,应该是7。昨天刚教过她,同样的错误又犯一次。我那火啊,蹿的像进站的火车头拦都拦不住…她见妈妈晴转多云,见势赶紧跑回客厅保持安静状。情急之下,大脑操作系统高速检索:是不是报个补习班?是不是孩子智商有问题?是不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足家长的焦虑症马上就犯了。习惯了即时满足,忘记了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节奏。作为家长,该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而不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到了下学期女儿自然就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而在辅导作业方面,我的耐心不足,女儿至今有难题都不愿意求助我。
当今时代,人最宝贵的东西其次是时间,第一就是注意力。家长把最宝贵的东西大多数分给了工作还不满足,想要在事业上获得更多,证明自己的价值。越来越吝啬自己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是多数家长的真实写照。作为家长,打工赚钱已经很累了;家长也是人,也需要休息、放松;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事业。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善,是未成年人犯罪主因。“一个外在健康的孩子,不代表心理健康,更不代表人格健全。如果爸妈们认为,网上那些抑郁,犯罪才是问题孩子吗?很多问题孩子就在身边,而因不是严重外显问题而被忽视。
很多孩子怕公开说话,怕交朋友,怕考试,不愿意学习的表现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往往这些在父母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才是诱发问题滋生的原因。爱的缺失是导致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而对于教育,家长的引导是第一,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次,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和尊重。这本书的作者,以自己育儿故事、经验为背景,写下了普通家庭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北大高材生的育儿秘籍。讲述了如何陪伴孩子小学六年,从生活、学习、阅读、交流、心理等几个方面,爸妈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因为算了一笔账: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十六年。
以为每天拼命工作赚钱,提供物质和生活上的所需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但从未同孩子用心交流、询问、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当那天女儿说:妈妈,我只是想跟你亲子活动。”作为妈妈,无比惭愧。我的时间可以给毫无怨言的给工作;我的耐心可以毫无保留的给同事;这些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却吝啬的成了葛朗台妈妈。很多家长都否认自己不是不爱孩子,那是不懂爱的表现。爱在每天的陪伴、爱在陪伴时的耐心、爱在用心的沟通和倾听。
你可曾算过一笔账,错过了孩子的童年,花再多钱都买不起。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用最宝贵的养料,陪伴他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