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19号早上,在浴室准备挤牙膏刷牙的时候,爸的电话响起。这么早打电话过来,莫非是什么事了?
“你赶紧去订机票吧,阿嫲不行了。”
忘了是先刷牙再去订票还是先订票再刷牙了,只记得打开网页的时候,手在发抖。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抖,无法定义的情绪。
2.
时间紧急,只订到了在经停舟山再到潮汕机场的票,11点半准时出发,飞机,机场大巴,摩的,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一进院子大门,各位叔叔伯伯亲人们,都已经到场了。爸帮我拿书包,说:“快去看阿嫲吧,跟她说’阿嫲,我回来了’”。
我走进老房子的大厅,只看到一个床板上,阿嫲躺着,一块写着“寿”的红底绿边的布覆盖得严严实实的。
我跪着拜了拜,没说什么,那句“阿嫲我回来了”,只在心里默念着。
3.
走出大厅,院子里父辈们七嘴八舌讨论着各种事情。帮忙料理后事的村里人也来了,商量着繁琐的仪式。我以为场面会很凝重,但发现我多虑了。
“那年那谁,送完他老母亲之后,晚上梦见他母亲问他:’儿啊,你送我的时候怎么没哭!’”
众人大笑。
不久一个堂哥扛着一大袋食材进来,准备做晚餐。当厨师的一个伯伯也把炉子准备好了。
哦干!中国人真是干什么事都是吃吃吃!在上海大半年没回家,看到满桌的家乡的海鲜和好菜,胃口也是很好。
4.
晚上年轻人留下来守夜。
摆放着阿嫲的房间外面,两张桌子,一高一低,一张泡茶,一张打牌。11点多买来夜宵,又是一顿吃吃吃。吃完之后我泡茶,时不时就进去房间里,烧几个纸钱。哥哥们吃完开始打牌喝酒,各种嬉笑怒骂,闹翻天。我下意识的想:这么吵会不会把老人吵醒?
啊,怎么可能吵醒。
给大家泡茶到1点之后独自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大概是喝了太多茶,外面打牌太吵,没怎么睡着。
守夜打牌闹翻天,这样的习俗还真是……有意思。
“老人家生前最喜欢热闹了。”
5.
第二天是出殡的日子。
遗体进入棺材之前,每个人再对着遗体拜最后一次。拜一拜,围着遗体绕一圈,碰一下遗体。我的手触碰到了大概是阿嫲的手的位置,感觉不出个什么。各个儿子、孙子、儿媳、孙媳、曾孙们,亲人们,帮忙的乡亲们,披麻戴孝,按照辈序排成一队,长长的一大队,从家门口排到了市场。棺材走在前面,后面的儿子儿媳们就一路喊着“母啊”,悲痛的哭喊飘转在夏天下午厚重潮湿的空气里。我低着头,跟着大队伍走着。一抬头看到走在前面的棺材,眼泪就开始打转。
6.
送走棺材回来路上,众人边走边聊天。
“大伯这几天身体还不错,还怕他撑不住呢。”
“他说他感到欢喜,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爸说,阿嫲在临近春节的时候病倒,他最担心不是奶奶能不能撑过去,毕竟92岁了,有什么事也算正常。他最担心的是他几个孝顺的哥哥和弟弟,也就是我的伯伯叔叔们,怕他们太担心奶奶反而自己撑不住了。
尽孝心这种事,活着的时候做到彻彻底底就好了,老人走了,那是圆满了。
7.
阿嫲出殡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喝茶的时候,妈说昨晚梦到阿嫲已经跟阿公睡在一起了。众人说:“哈,还真快。”阿嫲的第二个曾孙在早上看到一只蝴蝶,问他奶奶是不是曾祖母变的。他奶奶说:是啊是啊,阿嫲回来巡家门了。
先从老大开始,一家一家慢慢来。
8.
阿嫲卧病在床七个月,七个月以来各个儿子轮番照顾。每天早上众人就在阿嫲隔壁的房间里喝茶聊天,一有什么动静就走过去看。
三伯说:“糟了,现在每天早上找不到人喝茶了。”
爸吃完午餐,说:“你看我现在吃完饭没有个阿妈可以看了。”
9.
每天早上要烧香,各个儿子孙子曾孙都要过来拜一拜。香插在供奉祖先的香炉里。
今年过年在家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轮到爸值夜守护阿嫲,我陪着。
爸说,这个房间过年以及其他大节日的时候都会用来祭拜祖先。那个香炉里面供奉着你曾曾祖父,曾曾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还有你爷爷,所以每次都在供桌上摆着5副碗筷。等你奶奶去世之后,也要点一支香,快烧完了就再点一根,不能断,一直烧到她火化了。然后从火化场带一支香回来,也插到这个香炉上,逢年过节,就是三对碗筷了。
现在阿嫲是跟众位祖先在一起了,升仙了。
10.
爸说,老人家算是很照顾我们了,刚好在他辞职退休的时候倒下——不然的话,都不知道谁来照看老人。
这一次也是很照顾,早晨梳洗罢,吃了几口饭,升仙了。在孙子们都还没上班的早上,在我还来得及订到机票的早上。
11.
其实最刻骨的一句话,是阿嫲还神志清醒的时候说的:
“以前总担心没房子住,现在总担心房子里面没人。”
尽孝心这种事,还是要活着的时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