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老师的讲话,感觉到了张老师对职业价值和职业责任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在日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工作中依然保持着职业兴趣,和提升自己的计划,避免职业倦怠,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教师这个行业没人可以说我是一名完美得教师,我们都是一直在努力和进步,来完善自己,来精益求精。可以看出来张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是思考的!思考后的感悟也是让我们后辈值得借鉴和反思的,谢谢张老师!很喜欢您对教师职业的描述——工匠精神
以下是对流浪地球的感悟,一起做自己天上最亮的星
01
父亲的陪伴
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影片一开始,就从父子情入手,贯穿始终。
吴京扮演的刘培强,作为父亲,为了“流浪地球”计划,也为了孩子能够安全活下去,选择离开地球去到空间站工作十多年,而儿子刘启也在长大的过程中,因为缺少父亲的陪伴,变得性格叛逆。
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十几年不回来。
不理解、不沟通、不认同,这些负面情绪像阴影一样笼罩着这对父子。
刘培强成了人类的英雄,却也成了儿子的仇人。
直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全人类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时,这对父子才真正开始互相谅解,千言万语难以诉说的爱与牵挂,最后都只剩下刘培强对儿子的那句“对不起”和那一声久违的“爸爸”。
片外采访中,记者谈起影片中的中国式父子情,吴京感慨道:“片中的这对父子,一个是内心火热表面冷酷的人,一个是嘴硬永远梗着脖子的人,两个人都不肯认输,而这件大事终于让他们彼此走近。”
其实,在戏外生活中,吴京对自己的儿子也有所愧疚。他曾坦言,自己也是因为刘培强这个角色,让我意识到这些年我错过了太多儿子成长的瞬间。
在《流浪地球》的发布会现场,大儿子吴所谓跟观众们分享了自己眼中的爸爸
面对懂事的孩子,吴京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吴所谓,慢点长大,等等爸爸。”
中国人的亲情表达方式向来是含蓄的,尤其是父亲,往往默默扛起一片天,却由于不善表达,孩子们也常常要成长到一定的年纪,才能逐渐理解,但是这个过程中所错过的,却再也弥补不了。
所以,别忘了给孩子多一点陪伴与沟通。
02
言传身教
是做好的教育方式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无论是拍摄过程,还是影片中展示出来的内容,处处透着坚持、责任与希望的光芒,然而对于孩子而言,学习这些优秀品质,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孩子,什么叫坚持
《流浪地球》作为不被看好的中国科幻片,拍摄过程一波三折,不仅请不起大牌演员,剧组还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遭遇投资方撤资,项目几乎告吹。
影片整整筹备四年,光是剧本和构思就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郭帆和编剧们没睡过一个好觉,前前后后一共写了100万字,第一稿7万字,改了不下20遍。
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2003个特效镜头……
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尽全力撑着、扛着、坚持着。
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他们等来了吴京带资进组,零片酬出演,最后才让《流浪地球》成功上映,成为中国硬科幻的起航篇章和标杆,而这部影片的内容从始至终也无不体现着坚持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当然,我们教育孩子,既要引导他坚持到底,同时也要引导他寻找方法。尤其是要告诉孩子,不动脑筋的坚持,不反省的坚持,都是毫无意义的。
教孩子,什么叫责任
我和很多人一样,看《流浪地球》落泪了,我不仅感动于父子亲人间的情感,也感动于那份伟大的责任。
吴京则是以身作则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的最佳代表。
到今天,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吴京是带资进组,零片酬出演的,他从刚开始被骂,到如今无数媒体和网友力挺,正是因为他那份充满责任感的人格魅力。
当网友因为这部影片有吴京参演而被骂“烂片”时,他很淡然的回应:“拍烂了,也总比没人拍好。”
是的,只要敢于尝试,中国也能的科幻片,中国也可以“拯救世界”。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承担这份爱国之责;
同样,身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
03
教孩子,什么叫希望
“无论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走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流浪地球》
希望对人们来说,是充满力量的。
影片中,当地球即将跌向木星,面临解体,还有一群人坚持不放弃,他们想到了点燃木星的方法,同时也点燃了希望。
影片中韩朵朵说:“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这种东西,但现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梦想。”
是的,他们用这仅存的希望呼吁全球救援人员进行“饱和式救援”,万千车辆调转方向盘,朝着希望走去。
作为老师,请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让他们知道永远不要丢失希望,因为有了希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