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绝对是偶然。因为奶奶生病的缘故,我回了老家。发现这本书是在妈妈房间床边的角落里,我捡起来随便翻了翻,开始的时候是被前几页插画式的人生感悟所吸引,翻到最后我顿感羞愧难当,感觉自己连小学生都不如。
我仔细的看着这些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试图找到其中任何一本我是读过的,但结果都是没读过,没读过。自己毕业快四年了,这四年时间里,第一次买纸质的书,是在两个月前,买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晚上很难睡着,心想上学的时候一看书就犯困,就买了几本。偶尔闲暇的时候会翻翻,有的连塑封都没拆。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后,自己汲取知识和阅读都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所谓的阅读也只是每天刷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新闻客户端。现在纸质的书被人们越来越淡化,记得6月下旬的时候自己报了驾校,是那种小的代理点,报完名,我看受理报名的那个人,他的办公桌上有考驾照的书,就对他说“这书给我一本吧!”,他说“这书你要不要都行,你用手机下一个驾考宝典直接做题。”,临走前我还是拿了一本书,这本书编的很好,图文并茂,重要的知识点用了醒目的颜色批注,不同的知识点分文别类条理清晰,易混淆的知识点也有特别的备注,然而看书的时候自己老走神,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新消息,刷刷朋友圈,什么都记不住。我知道自己必须静下心来一字一句的好好琢磨才行,但这种浮躁的、无效的阅读习惯却变得难以控制。
自己越发觉得,自己连幼儿园的小侄儿都不如,在小侄儿课程展示会前一晚,他认真的对我嫂子说“妈妈明天老师让我说face ”,“face是什么意思呀妈妈不知道。”他指了指自己的小脸,我在旁边打趣道“是不是no face的face”,看着他懵圈的眼神,我在旁边哈哈大笑,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是多的愚昧可笑。自己的英语差得一塌糊涂,还教坏小朋友。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认为,好文笔读比写重要,他写道任何一门艰深的学科,后起之秀再怎样天赋异禀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好开拓。语言文字何其精微复杂,埋头硬写绝对难以搞定。必须阅读经典作品,取法乎上,写作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提升。的确,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既是对自身精神品质的滋养,又是对人文素养的提升。虽然《格列佛游记》我才读完第一卷,但以被斯威夫特简洁朴素的语言,杰出的讽刺艺术,还有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所折服。
昨天我把自己修改的文章《一个月80多块钱能干什么》发到写作群里,想让大家给我提些建议,大家指出了我的错别字,用词的不考究,段落衔接的不够自然,中心思想不明确,还有人说是小学生水平……等等这些我都全盘接受,不可置否,我在写作上犹如一个刚踏进校园的学生,连小学生都不算,因为我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基础阅读量。
巴金的一句名言分享给大家,愿你我共勉,平时多阅读经典,从中汲取营精神营养,提升自己,充实自我。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