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篇总结
第一部分 什么是厥阴病
一、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这是厥阴提纲,也是乌梅丸主症。
二、厥阴脉象——脉弦而沉,垮,像绳索被剪断。有时是沉而无力,沉,塌,细细的,里症治好了脉会浮起来一点,如果脉一直沉着起不来,那就是变成厥阴体质了。
三、厥阴病的特色:从情志上判断——厥阴病人阴阳分裂的性格,神经病好辩多言易怒,喜欢顶嘴,碎碎念,容易被激怒;病机——阴阳脱离,火气沿身体中间往上冲。因为寒气往下掉,热气往上面冲,所以上焦都处于上火状态。
(1)因为上火不一定干燥,也有可能是湿热,所以大部分人舌苔比较厚而黄,少部分人舌头干干的,没有舌苔。
(2)上焦有热,所以一直处于消渴状态,一直想喝水,但不一定关系到水循环系统,所以不用观察小便。
四、厥阴病的治疗原则
“厥热胜复”:身体的发热与发冷相互打架,在热胜利的瞬间握手言和——阴阳调和了,这是最好的。(肝木之气,厥阴经的气,是维系人的勾芒气,勾芒——阴跟阳能够交合在一起的现象,阴阳本来是调和的,勾芒气坏了阴阳就脱开了,相互攻打。)厥阴经能量最活跃的时候是晚1点~早上7点,这时候吃药病好的快。
五、厥阴病的常见症状
1.先发高烧,很燥热,真的热,几天之后又手脚冰冷,拉五六天肚子。冷也是真的冷。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身体中间感觉有东西顶上来,胸口烧,疼,有灼热感——乌梅丸。
3.饥而不欲食:肚子感觉饿,但吃不下,一吃就吐,或者有饿的感觉,但是看到食物感觉胸口闷乱不舒服(因为胃热,所以容易饿,但是消化系统没有能量消化食物,会抵制进食)——乌梅丸。
4.忽然烦一下,忽然头痛一下,咳嗽一下,胁痛胸口痛,都是一阵一阵的,每阴阳分裂一次就有一次症状——乌梅丸。
第二部分 厥阴方剂及临床应用
一、乌梅丸
1.药方:乌梅300颗,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炮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现代计量:乌梅300颗,约2.1斤;现代计量,乌梅是细辛的十倍,其他药按比例放。
现代人的体质偏寒,可以适当增加干姜,附子,半夏(温药)的计量;黄柏(寒药)适当减少。
如果很烦,可以适当多放点黄连
2.制作方法:
(1)乌梅用陈醋泡一晚——加酸味药性易入肝,然后去核。
(2)蒸之五斗米下——五碗米,和米蒸到一起,隔水蒸,蒸到米刚熟,但咬起来还有点硬硬的(千万不能加水煮)。
(3)加药粉、蜂蜜混合杵匀,搓丸,可以搓大丸也可搓小丸。
3.服用方法:吃的时候配饭吃感觉比较舒服——治蛔虫就先吃饭再吃药;不治蛔虫就先吃药再吃饭。
(1)乌梅丸汤剂,和乌梅丸药效差不多,但是汤剂喝起来太厉害,会有烧心的感觉,这时可加些蜂蜜服用。
(2)乌梅丸剂可以让药性慢慢发挥,感觉没那么刺激。
(3)禁忌:禁生冷,重口味,不易消化的发物,如糯米。
4.主症:阴阳分裂,会(吐),烦躁,头痛,都是一阵一阵的,又呕又烦,吃完饭又爆吐——乌梅丸主症。
5.临床应用:
(1)80%~90%乌梅丸症的人舌苔厚,偏灰色或黄色;手脚忽冷忽热。
(2)久利,慢性肠炎的拉肚子,手脚冰冷,嘴巴很干,上面有燥热感,下面有虚寒感,整体药性偏寒,可先用乌梅丸汤剂。
(3)全身起红疹,脉不浮,肚子里痒,内脏痒,这是肝解毒出了问题——乌梅丸(保肝药)
(4)精神分裂,自律神经失调,心烦意乱——乌梅丸
(5)发热发痛,相火不收烧上去变成的心脏病——乌梅丸
(6)神经病,易呕吐,晕眩,尺脉虚,关脉(肝脉)弦,比较有力——阴阳分裂——乌梅丸
(7)处理勾芒气:植物性的药——乌梅丸;动物性的药——羚羊角(寒)+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温)
羚羊角——治疗情志上造成的肝火,肝气郁结。
二、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药方及用法:桂林本和宋本不同,桂林本有加味宋本没有,现代人的体质用桂林本的效果会更好。
桂林本:
(1)当归四逆加人参汤:当归、桂枝、细辛、芍药、人参各三两,炙甘草、木通各二两,炮附子一枚,大枣二十五枚。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炮附子一枚,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木通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水、清酒各六升,和煮,去渣温服。
宋本:
(1)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现代计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各15,炙甘草,木通10,红枣8~10颗。三碗水煮成一碗,温服。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生姜半斤,吴茱萸二升。
现代计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各15,炙甘草,木通10,红枣8~10颗,生姜8片,吴茱萸15g。水、清酒各六升,和煮,去渣温服。
2.脉象:当归四逆汤的标准脉——细到几乎把不出来,快没有了。
3.当归四逆汤可以治疗的病症:厥阴的阴阳不相接,手指头阴经阳经本该通的地方要通不通的,忽冷忽热,所谓末梢虚冷,手指皮肤粗糙硬化;盲肠炎;血冷血虚痛经;心脏病,头痛,高血压,脑梗塞,坐骨神经痛,各种肠胃病,寒症的疮,乳腺炎;妇科的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时有时无的肿瘤;牙痛;男性睾丸病;拉肚子便血,淋巴结节;血路不通的五官疾病,如突然的听力视力退化;神经炎的病,过敏性荨麻疹。
4.当归四逆汤治冻疮:
(1)不是很严重的直接喝汤;
(2)严重的喝汤+先熏后洗:煮药的时候先用药的蒸汽熏一下手,熏暖了,待药没这么烫了再泡手,这样见效最快。
5.当归四逆汤症的下体问题,通常是侧腹闷痛,有撕扯的感觉,且有饿痛是单边的痛,会感觉下体冷,抽,好像少一块东西。
6.妇科病可以先喝当归四逆汤,再吃乌梅丸,或者买几钱蛇床子,杏仁跟白矾煮水洗下体。
7.身痛的区别:躺着不动也酸痛酸痛的——真武汤或附子汤;不动不痛,一动就扯痛——当归四逆汤。
8.冻疮,手指头发白发紫——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9.厥阴体质: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不烦——当归四逆汤;烦躁,呕吐,头痛——吴茱萸汤。
三、四逆汤
1.药方:
(1)宋本——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炙甘草6,干姜5,生附子15g
(2)桂林本——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
2.用法:三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温服。
3.临床应用:
(1)大汗,狂拉,且手脚冷,怕冷——非常缺阳气,且脱液,脱液的话要用桂林本,加人参。(人参就津液,现在党参效果不够好,用西洋参会好一点,但西洋参比较凉,所以附子也要加重)
(2)手脚发冷,下利清谷,发着高烧,可是脉忽然很沉,身体这里那里抽痛——用四逆汤(回阳)。
四、瓜蒂散
1.药方: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香豉热汤合之)
2.用法: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瓜蒂熬黄,上药各为散,和合。每次3克,以香豉12克煮取汁,与药散调和,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加;得快吐,乃止。
3.临床应用:
(1)手足厥冷,胸口不舒服,感觉有东西冲到胸口,也会饥而不能食,脉乍紧(脉很没力,忽然有力一下)——瓜蒂散。
(2)瓜蒂散:病在胸中,用吐法把痰饮吸出,作用在肋膜消化轴;乌梅丸:清胸腔,作用在心脏周围。
(3)如怕风,身体软不舒服,脉浮,没有头项僵痛,胸口感觉被闷住,好像被掐住不能呼吸——胸中有寒(痰饮)——用瓜蒂散吐之。
五、麻黄升麻汤
1药方:宋本麻黄升麻汤是种类最多的一剂药——麻黄二两半,升麻,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玉竹十八铢,芍药,天门冬(去心),桂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碎,棉裹),白术,干姜各六铢。
2.用法:三碗水煮成一碗,隔两三个小时喝一次,汗出愈。
3.临床应用:
(1)麻黄升麻汤——肺热肠寒;干姜芩连人参汤——胃热脾寒
(2)厥阴体质的上呼吸道感染,上焦热得不得了,吐痰带血丝,但下焦冷,一直拉肚子——上热下寒——麻黄升麻汤,更年期发热也可用。
(3)下焦很虚,上焦咳血——麻黄升麻汤。
六、干姜芩连人参汤
1.药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15g)
2.用法:三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温服
3.应用:
(1)麻黄升麻汤症的上热下寒,更严重点到食入口既吐(有热的热吐)——干姜芩连汤
(2)区别:有痰饮在中焦——生姜半夏止吐;上吐下泻,人很虚,太阴病——理中汤;
胃有热,光吃了一点,动了胃气就呕不停——干姜芩连人参汤
(3)食入口既吐,药入口也吐的话,就不用干姜,换成生姜汁。
(4)喝酒太多造成的上吐下泻。
七、白头翁汤
1.药方:
(1)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三两。
(2)现代人体质偏寒,所以寒药可以适当用少点,一天的药量(现代计量)——白头翁3钱~一两,黄连黄柏一两钱,秦皮三四钱左右。
2.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3.主证:条文: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肝经有湿热,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中疼痛,渴欲饮水,脉沉弦而带滑。这时主要是清热,杀菌,杀原虫,并恢复厥阴区的免疫机能。下利后重之后,渴欲饮水常会出现。这是有实热的缘故——身体渴的感觉像阳明病,又拉肚子——厥阴的白头翁汤症。
4.白头翁汤现代临床应用:细菌性痢疾跟阿米巴原虫痢疾的专病专方;淋巴结结核发炎、眼睛发炎,尿道炎,肝经太热走不动路,妇女乳腺炎,盆腔炎,肝炎——反正肝经有热的地方都能治到;肝的湿热下陷造成的腿脚不舒服,下阴不舒服,痔疮脱肛。
5.区别:(1)热利,大便又热又臭,有点咖啡色,带点粘液,可能有点脓血——白头翁汤;
(2)大便热臭,粘液不是很多,而脓血多——柏叶阿胶汤。
八、小承气汤
1.药方: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炙枳实三枚,厚朴二两。
2.用法:两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温服。服了以后应该会拉,如果没有反应继续服,有效果止后服。
3.临床应用:
(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2)热结旁流——大承气汤的主证之一,腹中胀痛,大便不解,下利清水,色纯青,热入阳明,消灼津液,燥屎内结于肠腑——现代医学称为肠梗阻。
(3)与大承气汤差一味芒硝,芒硝的作用是从肠子里把水倒吸出来,大承气汤用芒硝,从十二指肠就开始抽水,但是燥屎在大肠直肠,大承气汤提前抽水会让拉肚子更恶化,所以肠梗阻用小承气汤。
(4)有谵语症状后,要进一步腹诊确认有无燥屎。
(5)小承气汤一定有口渴并且肚子胀痛的症状。
九、栀子豉汤
1.药方:栀子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棉裹)——栀子9g,香豉8g
2.用法: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3.主症:拉肚子后心中懊恼,心闷,不舒服。心烦的时候进一步确认——按胃;
A胃不舒服,拒按——胃有实热——用清胃热的药;
B热是在心口,按胃没什么反应,按不按都一样烦——治上焦热——栀子豉汤。
十、紫参汤
1.药方:紫参汤——紫参半斤,生甘草三两,
2.用法:先煮紫参5升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
3.应用:(1)下利,腹痛,若胸中痛者,拉肚子的时候胸口痛——紫参汤
(2)紫参,又叫石见穿,破瘀通血,可治肝炎,肝硬化,肠癌,肠道淤血。
(3)紫参,泽漆——中药里的抗癌药。
(4)下利引起的胸腔淤血,或肺癌引起的下利——紫参汤
(5)人下利到某种程度后,胸腔有血梗住——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血梗住,用紫参来通血管。
十一、诃黎勒散
1.药方:诃黎勒散——诃黎勒十枚(煨)
2.用法: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之。烤过以后磨粉,和在粥里吞。以前的药小颗,现在比较大颗,可以少放点;一定要先烤过,不然太涩,喉咙又热又涩难入口。
3.应用:
(1)气利,诃黎勒散主之。气利:一边拉肚子,一边又有屁喷出来——肝气下陷造成的利——有湿气,寒气把肝郁闷住。
(2)诃黎勒,又称诃子,破湿痰,让气能够通;能通气而破气,同时也是很强的收涩药;能通利津液,破胸隔结气,止水道。
(3)老人家虚,流口水,尿失禁——用诃子收涩。
(4)能让毛发变黑,能治脱肛,肝气刺痛的下利,能疏肝通气,通全身的气。
(5)古时候认为诃子是治各种身体里不干净的东西,把它挤出来,是除邪气的保养药。
(6)任何一个声音哑的方子都会用到诃子,诃子药性又燥又涩又热又干,对声带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