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绝大多数人在阅读时只是眼睛在看,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这段话是在知乎上听李笑来老师讲的,而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孤独的,并且因此而烦躁。关于阅读<课外阅读>,最早感兴趣的时间应该是初中,喜欢看爱情小说,有段时间是近乎疯狂,每日每夜,上课下课,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可能是从那个时候阅读给我留下了好的印象吧,虽然到大学后几乎没看过书了,但每次别人说起看书我还是一脸羡慕,总觉得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看书。直到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太闲,想找点事做,才又开始把阅读捡起来,我以为我会跟初中时看小说一样,如痴如醉,可当真正想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时,才发现,阅读,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笑来老师把<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比喻成一个操作系统
输入——处理–—输出
关于输入,最大的来源就是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让自己构成一个知识体系。但要读,就认真读,使劲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认真的,反复的,阅读很多遍。那种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你看它干嘛!
想要通过阅读提升能力,那阅读的一定不是随便打发时间,很休闲的小说,而一定是有含丰富知识的,比如编程,比如红酒知识。
在任何一个领域,学习都是一样的,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你一定要死磕的,就是那些看不懂的概念
从小到大我们的学习一直都是这样,概念是最基础的,概念弄不懂,以后的学习会很困难。学习新知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不懂很正常,不想学也很正常,看不懂时想随便浏览下,跳过去,更加正常,所以,学习过程中,你也不孤独。
输入设备本身,无论多么精良,若是没有处理系统,其实是没多大用处的。
输入后要消化,要分类,要总结,要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在处理完以后,一个更重要的,就是要输出。输出会倒逼输入质量。将学的东西运用起来才能真正掌握。
阅读过后直接的输出方式就是写文章。
我们总是很羡慕别人的文章写的那么好,观点那么明确,思路那么清晰,素材那么多,哇,他好厉害。但李笑来老师说过,他写作的真实情况是:你们看到的任何一篇文章,我开始写的时候,都不知道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更多的时候,我是有几个很粗糙的要点,脑子一片混乱,各种观点飘忽不定,这时候,我开始坐下来写。脑子一片混乱时,是启动写作时最好时机。在写的时候,我经常卡壳,没有思路,这一点,并没有随着我的写作经验的提升而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先把我能想到的点给记录下来,丢在那里,晾一会儿,过一两天,在继续琢磨,然后不断修补,不断完善。困难从未消失,它一直在,困难也不是专属于新手阶段,我们遇到的困难,并不随着经验的增加越来越少,相反,挑战会越来越多。
李笑来老师的这段话,对我犹如醍醐灌顶,写作路上,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写,为没有题材,没有素材,没有思路烦恼,一篇文章要琢磨很久才能下笔,写的过程中在各种卡壳,我以为真的就是因为我笨所以我才这样,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个领域已经很棒的人写作也是这样,知道不是自己的原因后,顿时焦虑消失了,不自信也消失了一点。
说起不自信,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室友,是一个才女,喜欢自己写点小诗,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看了她的诗,觉得她好了不起,写的特别好,有天,我在看她诗的时候,她问我,要不要写,我没带思考的立马回了一句,我写不出来,她也随后说了一句,那你肯定写不出来”我有点错愕她的回答,因为以前遇到的很多人,在我这么回答的时候,一般会说“只要你想写就一定能写的出来之类的”。我室友的回答,我能理解,她会觉的,一个人在还什么都没开始,就胆怯,就觉得自己做不到,那就一定做不到。确实是这样,我不管做什么,在没有充分的把握时,我一定是觉得自己做不到的。
自信是很重要的一项,在做一件自己认为难得事情的时候,更要不段的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心里暗示,我一定能做到,你才有可能真正做到。
写作,思路往往是写作过程中才能理解清楚的,单纯想是想不清楚的,先不管自己写的有多烂,先写出来,再慢慢修改。写作路上不容易,但这份不易是大家都有的,你遇到的困难,那些比你厉害的都遇到过,不要自卑,只要勇敢前行。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