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圣殿春秋》的前序中写道,【未必是该由我来写的小说——连我自己都有这样的看法。我提笔撰写之后又将其束之高阁,有十年的时间未作一顾。】在阅读后,我也将阅读后写书评的习惯放置一边,心里想,有时候我也有肯福莱特这样感觉,觉的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不是该由我去议论、去评判的。
促使我写这书评的唯一理由就是,写下阅读后的感触是我自己的习惯。我得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本书的故事背景是欧洲的中世纪晚期,时间跨度是英国的诺曼王朝末年到金雀化王朝,在金雀花王朝年代,英语是低俗的地方方言,官方语言分为贵族大人们用的语言,诺曼的法语,与宗教的拉丁语。那时,宗教人士是上帝的化身,在世俗社会里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那个时候的英国,宗教是拥有审判权与法庭的。肯在此书中将伯爵的领地与权力、郡守的权力与宗教的领地与权力都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描写。作者将主人公,贫穷的石匠汤姆一家人,置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描写他们如何生存,养育子女,他们对爱的理解以及践行,如何通过自己对建筑的热爱,为什么要去修建大教堂等,不着痕迹地,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的肾上腺激素高水准地分泌,将此书一口气读完。
福莱特一如既然地将人性的阴暗与光明在此书里淋漓尽致地铺陈。他甚至通过一个道德洁癖那样的教士的嘴说出:“要那些头脑比较简单的人不误解你的行为并非是罪过。”,要知道,佛教把这样的策略叫做善巧方便,在孔子的思想中会称之为:中人之下不可语上。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以为忠于上帝的神父总是会被人利用着,但肯叔却非常有耐心地让这样的人受苦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他的理想得以实现。时间,这个很有意思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被肯叔当做一个从没有出现的主角,悄悄地躲在各种主人翁的背后,折磨着读者喜欢快意恩仇习惯,总是让磨难的细节充斥着各个篇章,总是在柳暗花明的预期中灾难降临。
我很想跟肯叔说,我理解你,因为每一个伟大的建筑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每一个结果都是由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决定着最后的结果。王桥大教堂成为英国第一座有玻璃穹顶的大教堂背后的故事,就是《圣殿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