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三十二节涵括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里面有情节场景,也有对话交流,有课堂和家庭生活,也有社会和时代背景,故事呈现了三年中学进程,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的凋敝,家庭生活的困难,失学和失业的威胁,等等。因此,今天的中学师生阅读《文心》的收获,或许不只是“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吧。
#可以说上学读书的时候都有学习到相关知识,但是一直保有一种应试心理,学的倒也不好倒也不差。但是自我没有再学习语文的时候,虽说看过很多书,也经常跑图书馆,书店。但是可惜并未进入深入阅读,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想来。甚是可惜。但从新拿起,作为一个新学生。为时不晚。
序二
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
#读,这个问题,是深浅度的问题。仅仅是为了自我的目的,很可能看不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今,读的目的性,是什么?消遣,迎合,为应试,为己身;随之而来,你的思考性也会发生变化。而作,越想做的时候,往往有时候得不到灵感,一旦书写就感觉自我伟大,急于告知他人,急于表现,并未稍作修改,删除一切冗余。
有人曾说,写出来的作品,删除读者可能跳过的一切内容,然后精雕细琢作文章。
一,“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你们是小孩,是现代人,所读的却是写记着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的文章。照理,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地明白。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从前的人像你们的年龄,还在私塾里一味读四书五经,不但硬要他们做大人古人,还要强迫他们做圣人贤人呢,哈哈!”
#以自我的角度,来阅读一本书籍,如果没有相同的阅历,经验,生活环境等,是很难明了作者写作的意图。自是学习,就必须从作者的角度,结合创作背景,来看待他的作品,就可以清晰的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打最简单的比方,下文,也是我重新翻阅的《秋夜》,如果以我现有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篇风景文。一位晚上很无聊的人,在窗前看着门前的枣树,黑夜里的天空及星星月亮,还有月光下的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还有不怕死的绿虫子。
但是结合鲁迅先生的创作时代,就有了不同的意味。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里印得不深。至于对于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异的,小孩子所感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当然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这一节恐怕懂不来吧?”
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内面的经验却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经验合在一处的时候,比较还容易懂得。像这节,全然是写作者那时个人的心境的,却是纯粹的内部的经验。我们除了说作者自己觉得如此以外,更别无什么可解释的了。”
“也许比你们多懂得一些。真能够懂的怕只有作者鲁迅自己了。但是鲁迅虽能真懂,却也无法解释给你们听哩!”
“这是无可如何的事。诗词之中,这种情形更多,你们将来读诗词会时时碰到这种境界呢。你们尚是孩子,今后所读的文字却都是现成的东西,不是现代的大人做的,就是古代的大人做的。他们不但是大人而且都是文人,他们只写自己的内外经验,并不预计给你们读的。你们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注重细节,平日里的平惯之事,现有的书籍里,积累外在经验,而内在经验,是经过时间与经验,阅历的结合才能产生的。遇到文字就会有了相应的契合点,更好的理解,但同时也不可避免需要自我的思考,才能提升自我的内在经验。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人有不同的心境,也是不同时期的人,就难免会产生对以往的自我的“不知”,并非真的不知,只是再无法“感同身受”了。
二,方块字
文言和白话的区别只有两点,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关系词的不同。
知道“者”就是“的”,“皆”就是“都”,“其”就是“他的”,“也”就是“是”,“若”就是“像”等等。
“名词、代名词、动词——动词之中有自动与他动二种,形容词、副词、接续词、介词、助词,还有感叹词。”
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真是方块字。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举的几个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上就会发生错误的。”
#文言较之白话更加精炼,简洁,也因为文字的多变性,文言相较白话更难懂些。
文字的多变性:多音,多义,多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