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某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我一直有个想法,按自己的想法,依据自己的经验,写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能适应几乎所有的工程,工作中再遇到某个工程,我能毫不费力的很快拿出来。但时至今日,因各种忙(lan)仍没有做出来。
今天所做的这个工程,其主体结构施工部分,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是个难点,其施工质量一直难以保证。我所经历的几个工程,在此节点施工中,都是采用正常做法,没有对此进行特殊处理,相关各方没有严格要求,往往都是稀里糊涂验过,即使整改,也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对此处如何做,我一直也是心里没底。
今天,又遇到这个问题,就想把它弄明白,于是就是网上搜了搜,把我认为两个比较好的方法说明如下:
1、采用沉梁法:
1)首先将梁下部钢筋穿好,然后根据梁高计算出核心区内需加柱箍筋数量,将所需柱筋(未绑扎的)套到柱主筋上;
2)在箍筋四角分别用一根18的钢筋(长度取最高框架梁高)作为导筋,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
3)筋钢筋笼一起落入梁、柱模板内;
4)将变形的柱箍筋钢筋笼调整好。复合箍筋,可以拉筋代替,但须同时钩住纵向钢筋和外围箍筋。
2、模板后封法
此方法侧重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要求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保证节点区域箍筋绑扎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
首先,木工铺设梁底模,尽早给钢筋工提供施工面,但不铺设梁侧模板和楼板模板,钢筋工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
其次,再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
最后,在钢筋工绑完框架梁钢筋和柱箍筋后,木工再铺梁侧模板、楼板底板以及柱侧模板。
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这时可以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顶撑,也可以先搭顶撑架,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
记得以前在牛城施工某个工程的时候,就是采取第2种办法,但想得挺好,实行起来,钢筋工、木工都有怨言,工效难以尽用,需要协调的事太多。且单层工期相应会略有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