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事情太多,终于抽空来写这篇产品体验,说句实话,产品体验写的并不多,这应该算是第一次正式的写吧,各位就凑合着看:
首先赞一下这个快递包装,因为我从一堆快递里面很容易的找到了他,事后回想主要有两点给了我帮助:1,与心理预期一致的外形包装,我买的是插座,所以我的心理预期应该是长方体,快递的形态符合我的预期,这一点其实很多产品都没有做到。2,快递信息栏的信息分布简洁明了,能够快速的进行辨别,一直对几大快递公司的快递单不爽,就是因为上面的信息太过复杂,很多用户不需要的信息全部印在上面,当面对100多个包裹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奔溃的.我实拍了公司的收发室,可以感受一下。好的用户体验贯穿产品的每一个环节,这点不光是产品经理需要意识到。应该是整个产品团队的责任。
包装的意义从字面可以分两层意思理解:1,把产品装起来,2,提升产品形象。orvibo的包装如果考虑成本的原因,我给它打70分。首先该包装符合现有电子产品的简洁包装趋势,但是还达不到简约的地步。其次,该包装的拆盒方式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整体体验过于轻浮如果包装需要符合该产品的气质,那么插座的包装应该符合两点需求:科技感,安全感。过薄的材料显然不符合安全耐用的心理预期,科技感的倒是基本符合潮流,但是埋没于潮流。其实这方面是有一个好的例子:iphone6的包装达到了简约的地步,压印的产品造型符合产品3D玻璃的特征,除去不必要的元素,将用户聚焦与产品主要特征上。
包装盒底部是贴有产品信息的贴纸,上面分为三个部分,产品线框,app二维码和产品信息这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信息的合理分类最为重要,这点就略过了。不过隐隐还是透露出了orvibo的骄傲之处,和阿里智能合作。
取出产品后,和产品包装一致的白色配色,产品配备四个新国标组合插座,750°阻燃pc,独立插座安全门,防止异物插入造成危险,以及过载保护,这些来自官方的消息我就不一一复述了。反正应该是挺吊的。
产品的指示灯,该产品有两个指示灯,环形的开关指示灯和隐藏的wifi指示灯,不过wifi指示灯是外壳掏薄透光,实际使用过程效果不是很理想,环形镭雕的开关指示灯整体设计元素统一,原型和圆角矩形的设计比较统一,按压式的开关除了精度控制不够,边缘分析较大。之外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唯一让我不舒服的就是灭灯情况下的褐黑色镭雕透光环形,在亮度和工艺的考验下选择该方案也算是一种平衡吧,采用掏薄的方案虽然外光比较完整,但是亮度会大打折扣,这里就需要考虑为什么需要这么亮的指示灯?晚上容易寻找?还是使用场景的需求?插座这种产品作为静默性产品,与用户的互动频率较低,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外观的整体性和亮度对比上,我倾向于外观的整体性。
侧面过载保护器开关。其实是经过与厂商咨询后才得知的,整个产品信息介绍中并没有该开关的介绍,经过百度后得知,排插所承受的负荷超出它的最大设计功率时,该开关会自动弹出,进而会自动切断电源,对比小米的开关设计,终于懂了小米为什么采用对称式按压开关了,当过载时,按压开关会弹起,用户可以明显感知。而该侧面设计的开关会让用户产生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断电了,侧面的开关也不知道是干嘛用的,而小米则将用户设想为白痴型用户,不要让用户去思考。为什么说小米做的恰到好处,因为该产品属于大众型产品,很多用户其实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
插头的外观采用的是四个圆形凸台设计,整体看上去和谐统一,能够包容不同的插头形状,细想一下iphone的icon设计,圆角矩形中能够包容不同的图形。其实锤子的icon设计也有这样的考虑,九宫格的分割正是可以包容许许多多不一样的图形。但是该产品做的有些过了,应该设计的更加隐晦一些。用不同光泽度的面还是圆线?值得进一步探索。
与小米差多的灯光对比,小米采用的是对称按压式开关(自取名😊)一端采用掏空透光,亮度较低,但也足够识别,但是白色的灯光不如绿色来的凸显产品个性。orvibo的产品灯光与品牌颜色一直,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在想是否需要用到两个指示灯来进行提示?一个灯光的不同状态(颜色,频率)是否也可以达到这一功能。
黑暗环境中的指示灯效果,环形的绿色指示灯确实能够更加吸引眼球,如果插座是被抛弃到一个昏暗的角落,那么这应该是夜空中一颗亮亮的星。小米的指示灯则显得较为低调。
底部三角螺丝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拆解难度。能够防止用户随意的拆解造成安全隐患,产品的安全其实也可以分开来看:产品本身的安全和对用户的安全保护。很多产品满足了产品安全耐用,但是却忽视了对于用户的安全隐患,当一个设计点成为行业标准的时候,打破标准是需要非常大的技术研究积累和勇气的。尊重行业标准,学习更多的行业竞品,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捷径。
两款产品的分件设计对比,小米在简洁的道路上明显走的更远一些,如果把它们比作手机的话,orvibo产品更像是几年前流行的AB壳方案,而小米产品则类似一体化成型工艺,整体来说工艺难度和视觉感受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舒适性。orvibo的分件设计比例对比较大,其实倒不妨可以尝试现在手机流行的3d玻璃的设计,将面积较小的上盖进行边缘圆角设计,上下配色采用灰配白,倒是在插座产品中比较常见。
底部的产品信息分别采用了丝印和模内注塑的方式,从产品的档次感上模内注塑更显高档,明明是模内就可以一步完成,而且档次还更高的工艺不采用,反而采用成本增加的丝印,这是为什么呢?我能够想到的唯一一点就是orvibo产品的品牌定制需求,作为一个小品牌,产品的可定制化能够有效拓展渠道,而小米拥有强大的生产销量,完全不需要考虑其他品牌的合作定制化,这一点也是很多小厂商的不得已之处,同时也是高明之处。
从视觉观感上可以感受到两款产品的一个大小对比,这里就要问为什么?根据官方的产品内部结构图可以看出,主要是过载保护器的集成度成为主要原因,小米的乔日电器将开关与过载保护集成到一起,大大缩减了体积,作为一个非电子专业人士,确实不好评价两种做法哪种更加优秀,但就从对技术的整合能力上来说,小米拥有强大的订单量确实可以驱动供应商的配合力度。
两款产品的插头对比,这里我必须要批评下orvibo的设计师对于细节考虑的不周全,计划垂直的插头设计不仅增加了脱模难度,同时不利于用户的插拔使用,而小米的设计则显得比较成熟,这点大家可以去使用感受感受。注意:小米的插头与插座同时都使用了弧面设计。orvibo同时也是采用了统一的平面设计。
最后就是两款产品的线材长度了,有点差别,但是差别不大。这点就略过,不过这个有一点需要提醒,因为这也是我没法短时间体验的出来的结果,白色线材是否会变黄的问题!
讲了半天的外观和功能设计,我们都差点忘记了coco是一款智能插座,智能概念今年特别火热,但是不管智能的方向是什么,首先剥离智能概念,必须是一款好产品。ok,下在了orvibo的智家365APP体验一下
整体的布局架构比较简单明了,绿色的主色调符合整个品牌需求。主页面直接就是我的设备,已添加过的设计会出现在主页,以桌面式导航的形式存在,点击进入之后,整体界面就两个按钮,开关盒定时设置,链接成功后界面会变成绿色。通过定时器的可以设定不同的时间点开打或关闭开关,这这个功能的使用场景应该就是定时进行某种任务吧:煮饭,开水,空调一切通电设备,不过这里有一个尴尬的地方就是四个插孔只能同时开或者同时关,在使用该功能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插孔。之前有接触一款智能插座,也是我朋友公司的产品:
该款产品通过微信可独立控制四个插孔单独断电,不过价格嘛要299.orvibo的价格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啊。
打开添加新设备按钮,突然发现该公司有这么多的智能产品,我的那个神啊,为什么没有针对不同使用场景而推出的套装啊,这么多,让我怎么选哦。该APP完全就是一个遥控器的作用而已。吐槽下APP里面coco插座的配图,能不能漂亮一点呀。不要辜负了这款硬件啊。
总结:小米插座,orvibo coco智能插座,微插座M5三款不同的产品。三个新国标插孔加2个usb插孔49元。4个新国标插孔智能app控制:39元。四个新国标插孔,2个usb插孔,微信独立开关控制:299元。哪个更具性价比大家一目了然,对于选购的用户来说,智能的概念确实存在一定的吸引力。而对于插座这种刚需产品,通过低价进行品牌渗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orvibo插座39元的定价也算是为市场献上了足够的诚意。毕竟这没什么利润。三家公司不同规模,拥有了资金量不足,小米任性,orvibo诚意十足,微插座需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