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心
关于画画
我多半不会为了画而画
常常是当这画面真真切切的出现在心里
急切的想要表达时
我才会拿起画笔
不为画而画,只为心而画
提醒幸福
想必看到这四个字的人都会联想到毕淑敏的文章《提醒幸福》
最近同事说她的一位女朋友有一个本子,记录老公从孩子出生到2岁为孩子做过什么事,一看就洗了两次衣服,最终她们离婚了。
我们总是提醒自己伴侣没有做到什么,却忘记提醒自己他们做到了什么。
你的眼光,决定了家庭的温度。
完整的接纳
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想是每个男孩子小时候再也熟悉不过的一句话
男孩子们开始擦干眼泪,假装勇敢
渐渐的,他们只记得如何处理事情,却忘记了如何处理情绪
面临一件事情
成人都不能避免有情绪波动,更何况是孩子
都是普通人,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
只有先处理好情绪,我们才有能量很好的再去处理事情。
很多人只接受伴侣和子女好的情绪,而否定坏的,让对方不由得开始隐藏自己的负面。日积月累的隐藏让夫妻和亲子关系出现缝隙,最终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归根结底因为只接纳了一个人好的情绪不是真正的接纳一个人。
真正的接纳应该是完完全全的接纳,包括好的,坏的。
这里说的接纳不是纵容
我们可以说:“我爱你,接纳你现在的一切,并且希望你能变得更好。所以你还是需要为了进步付出努力。而我愿意一直在这里陪着你,支持你,见证你的成长,一同为你的进步欢呼。”
时间
回想童年
母亲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我只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看书”
又或者是:“做事情要事半功倍;时间是最宝贵的,什么也换不来。”
在这里我并没有否认大文学家的观点
只是还有一句话说得好:“物极必反”
我太在意时间了,恨不得岔开瓣的用,我放弃休息和聚会,更喜欢一个人逛街吃饭,因为这样我就不必等待。甚至在大家打扑克或者聊天的时候也抱着速写本在周围画画。
最终我开始不能忍受浪费的每一秒,并为此曾深深的自责,而在这自责里,我又浪费了更多时间,消耗了更多能量。
殊不知休息、等待和学习本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开始接受偶尔与同事的聚会,聊天,逛街,吃饭;开始接受开车绕路和等待;开始接受生活。
控制
总会不断的听到身边的妈妈跟孩子说:“再不xx,我就不要你啦!”
之后孩子就会哭着跟过来
在成人世界里也常听到类似的话:“再不给我解决问题,我就要闹到大领导哪里!我就这么跟他说,吓唬吓唬他!”
这吓唬吓唬所谓的就是控制。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当出现于自己意见背驰的想法出现时,我们就会自然认为它是不好的,坏的。
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
并不是其他想法坏,只是于自己观点不同罢了
多数人选择了用控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际上对方并不买账,暂时的顺从也只是迫于威胁,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接受。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看似乖巧的孩子一夜之间会变得暴跳如雷的原因。出于长时间压迫的必然结果。
只有原原本本的说出真相问题才得以真正的解决。
并且我们也需要学着接受别人的拒绝
因为一件事情的结果本就有两种
沟通
“沟通”顾名思义由“沟”和“通”两个字组成
很多人往往只做“沟”,他们会说,反正话我已经说了,听不听由他。更或者是他们的话对方根本就没有听懂就结束了。没有达到“通”就不能全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每次跟孩子解决问题,我一定是一次解决,你会感受到孩子是否真的明白了,关于吃零食、看动画片、或者是滚了一身泥不愿意洗……我们应该说:
“我爱你,所以我提醒你,身体是你自己的,我可以在生病时为你买药,陪你去医院治疗,但是我没办法代替你疼痛;你的眼睛看不清楚只会给你带来不便,我是感受不到的;衣服脏了只有你感觉到不舒服,与其他任何人无关……现在你可以决定你该怎么做了。”
不要担心他们听不懂,我的孩子从懂事起就是这么与他沟通的,每次我能感受到他是真正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且发自内心的不想再那么做了,虽然我会不停的重复,不停的提醒他。
每一次的问题我都尽量彻底的解决,这让类似事件不会重复发生,至少不会高频率的重复发生。节省了我不少能量。
把孩子的注意力不断的拉回到自己身上。我会告诉他,我的情绪是我的,与你无关。让他从我们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快乐的做自己,明白如何爱自己,才能真正学会如何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