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之则行,但并不非得用不可。舍之则藏,也不是故意要藏起来。随感而应,随遇能安。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日:“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这是比较两种圣人,一种是得位行道者,一种是隐居乐道者。儒家的价值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天命在我,我就行道以利天下;天命不在我,没有机会,我不会志在必得,而是卷而怀之,一身本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得位行道者,是大禹、后稷;隐居乐道者,是颜回。
大禹和后稷生活在尧舜治平之世,都身居高位,大禹受命平治水土,后稷则教民稼穑,两人都是走遍全国,不吃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此忧国忧民,奋不顾身。颜回呢,居于春秋乱世,隐于陋巷之中,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了那种困苦的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说:“大禹、后稷、颜回处世的态度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所守之道却相同。”这道是什么呢,就是“时可以行则行,事可以藏则藏”,大禹、后稷碰到的是前一种情况,所以进而救民,功盖天下;颜回碰到的是后一种情况,所以退而修己,善只一身。结果不同,但他们的道相同。
大禹负责治水,这是他的职责,所以天下哪怕还有一个人被水淹,他也觉得这是自己推下水的;后稷负责农业,所以天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挨饿,他也觉得是自己害的,所以他们如此急迫。这是一种担当的精神,遇到问题,谁的责任?我的责任!把自己的责任担起来。
如果把大禹、后稷和颜回换一个位置,他们的做法也是一样。颜回若有济世安民之位之责,他也如大禹、后稷一般废寝忘食。大禹、后稷如果遇到颜回那样的乱世,穷居陋巷,他们也一定会自得其乐。
所以圣贤之心本无偏倚,随感而应,随遇能安。用之则行,但并不非得用不可。舍之则藏,也不是故意要藏起来。假如和我自己家里的两人打起架来,这是我自己家事,我就算是正在沐浴,披头散发,来不及系上帽带,也要出手相救,把他们拉开,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但是,如果外面乡邻打架,那是他们的事,他们自己负责,我如果也披头散发跑去拉架,就太糊涂了。我闭门高卧就可以了。
大禹、后稷为天下负责,则天下就是家,天下人都是家人,所以急于救民。颜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视天下如乡邻,身居乱世,更是视祖国为他乡,所以安于修己。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