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塔拉. 韦彻斯特
上周刚刚读完塔拉的内省自传书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无法想象当代的美国,还有不让孩子上学,不上医院,重男轻女的家庭。虽然一开始有种直觉,这种家庭应该是美国印第安人的后裔,因为被屠杀过有恐惧的基因。细细读来,才发现封闭的生活环境,父亲偏执的信仰,母亲不合时宜的叛逆和终生的逆来顺受,让身在家中的女孩们身心备受煎熬。
如果不是自己的争取和抗争,如果不是教育,可能作者一辈子的认知都是躁郁症父亲告诉的那个世界,天天为世界末日做准备,是被暴虐狂哥哥强迫遵守的“清规戒律”,是被母亲要求的无条件的顺从。教育,是打破贫穷和落后的法宝,也是通往自由的崎岖山路,虽然有时意味着被家人抛弃的痛苦代价。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也是多么清醒和坚定的觉醒,不经历几番痛彻心扉,不经历几次头破血流歇斯底里精神错乱,怎能轻易得到这样的领悟。有些路,作为被“托词”牢牢框住的女性,必须要自己走,否则自己的下一代女孩,也会经历跟自己一样的遭遇,如同萨拉姐姐奥黛丽家的女儿们,不到6岁就被舅舅等家族权威男性骂“不检点”,要求关在家只有小学四五年纪的妈妈在家“教育”,这能好到哪里去?能指望这样的氛围和资源,有怎样的独立思想和抗争智慧与力量?
萨拉家7个兄弟姐妹,3个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远离了垃圾场和专制病态的家庭,有了独立的思想和更客观的见解,3人都读了博士,面对父母的种种奇葩言行,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其他认知方面仍然有童年的烙印,但是贵在有了自知和反思。
相比之下,其他4个兄弟姐妹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没有怎么读书,都依赖父母的精油生意过活,哪怕曾经涌现过为自由抗争的火花,终究为了口粮和周遭宗教环境和父母逼迫,向生活低头,真心或者假意。父母加持的“施暴者”肖恩,依然有恃无恐,是家族的一颗“定时炸弹”。
有信念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是与科学背道而驰,置家人安慰而不顾,无理性可言的偏执,并非是真正的“虔诚”,而是深陷愚昧却不自知,是家人一次次用血泪买单的肤浅。
爱是一种牵挂,不是控制。任何以爱为借口的控制,都是自私的体现。
父母之爱,是一种得体的退出。
不管能不能得体,最终都要退出。
很同情作者与家庭的挥别的痛楚,也庆幸作者的清醒和反复斗争后的坚定。
希望萨拉今后的生活,更加精彩,身心更加健康,有些人只适合想念,无法改变对方,就默默保持距离吧。无需美化,无需为他们找借口美化,两个不同认知世界的人,注定各自精彩,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