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他”是指武侠小说的大宗师——金庸。金庸的作品席卷大江南北,“金迷”不分男女老少,高雅通俗,这一切应是不足为奇的。
“俗极而雅”是大家对金庸等武侠小说的一种看法,同时也是我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一种看法。中国文学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及其形式之演变,无不经历了一个由俗到雅、由民间到朝廷庙堂、由街谈巷语和俚曲闲书到大雅之堂的过程。武侠小说这种形式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也正因其源远流长,才会有了金庸这样的集大成者。源远流长的不仅是中华儿女对武功的一种崇拜,更是对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传承。
一般的小说大都追求线性的悬念曲折,一味的奇诡怪诞,全然荒唐不经,看似新奇古怪,然而久读之则索然无味,而金庸小说的结构形式则大多有点、有线、有面也有体。金庸小说也讲故事与传奇,然而却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一般意义上,金庸的小说也难免有不少“信天游”的结构形式,然而,金庸的小说却常常具有一种“形而上”层次的意味——关于人生与世界的悲剧性演示。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的儒释道精神相互交融,贯通于金庸的著作中。
《碧血剑》中崇祯的女儿阿九。她是一位对袁承志情有独钟的人物,在书中出现不多,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不仅美丽绝伦,且蕙质兰心,气度超群,雍容华贵却又纯朴天真。受尽重重苦难——家国被灭,父母自杀,而又被父亲斩下手臂,惟一钟爱的袁承志却又被他人所爱且爱着他人——之后自行落发,出家为尼。在经历了人世间的大苦大难后,可以说一切都已看透了,对生活了无追求,如是而已,反而在那佛门清净之地可以缩小自己的苦痛,使自己忘却那美好的梦境!
在《天龙八部》之中几乎人人都不免纠缠于“三毒”之中,一些人贪而兼痴,一些人痴而兼嗔,一些人嗔而兼贪。
这部小说揭出了一个“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痛苦的非人世界,进而又揭出了之所以“无人不冤”,之所以“有情皆孽”,除了种种历史的现实关系中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本身,即人性本身的贪毒、嗔毒了无节制,泛滥成灾,膨胀成毒,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是半疯半狂、半人半魔的“非人”。
但当萧峰为天下而死,萧远山与慕容复握手皈依佛门后,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往事随风。
再看“射雕三部曲”的三部作品的三位主人公,除了郭靖一意成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从而最终死于襄阳抗敌的前线之外,其他两位主人公都先后归隐了。
《笑傲江湖》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隐士之书。奇怪的是令狐冲所练成的威力无比的剑法“独孤九剑”竟也似一种“隐士之剑”。它创自独孤求败,此人无疑是一位孤独的隐士;传自风清杨,这也是华山派的一位隐士。
由上述可见,归隐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金庸笔下的许多人物的心理与性格之中。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的最后归隐,或许各有原因,但我想这属于看破红尘,无欲则刚!
后 记
这是一篇很久以前写的文章,最近无意间看到,心理顿感惊喜,因为没想到,我也曾有过如此的心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心态逐渐远离我的生活,反倒现在回想,都想笑,但随后也是无奈的沉默。
现如今,我的很多想法都没有变,但去实现这些想法的方式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我不能保证这是好的,可很多东西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心态所能感受到的,用现如今的方式去生活,反倒让我很释然,虽说做不到看破红尘,但无欲则刚,在某些时候,还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