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让员工真的专心致志做事而不是心中满是怨气,一是要给予精神上的引导,让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种自发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二是在物质上的回报让他们至少能够吃饱穿暖、让自己感到能过得比较体面。
许多人觉得书生当领导会太过迂腐,其实书生当领导是理性与人文情怀兼具而少了些许浮夸的排场,更讲求实际。
《金牌投资人》中的有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草莽出身的宋长海,一个是身为大学教授的黄文灿,两者先后担任一家银行董事长。
宋长海靠着纵情声色拓展业务,他购买了豪华的酒庄、游艇,在玩乐中把生意搞定了。
黄文灿一上马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说:
我想把海龙酒庄和海丰号游艇出售,仅这两样,差不多就能变现一个亿。
有关那个酒庄与游艇,外面争议不少。有员工说那是纵情声色的场所,搞腐败的温床,而宋长海却把它们视为得意之笔,觉得代表了企业形象。要我说,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全面。辩证来看,银行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当年的好多政策,就是在酒庄里争取到的,好多生意,也是在游艇上谈成的。但同时,搞这么奢华的东西影响确实不好,难怪员工有怨言。海丰发展到今天,实力摆在那儿,不必再用什么酒庄、游艇撑门面。再说全国都是打贪禁奢,虽说海丰银行不是一家纯粹的国企,早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但酒庄、游艇不处理掉,毕竟有些刺眼。
给员工福利,这里面也有个辩证法。不要以为这些钱是成本,其实何尝不是投资?它们是带来生产力的。员工待遇有了保障,才会有归属感、积极性,才能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华为的任正非表示过,奖金发多了,谁都是人才。人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花那么多钱,盖气派的写字楼,上马最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都不心疼。难不成给员工一点钱,就心疼!
有种观点认为,先把蛋糕做大了再切。那是胡扯!开始蛋糕不好切,大多数人就会觉得,这蛋糕做再大,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大家就没有做大蛋糕的积极性了。
我认为,当前景一片迷茫的时候,不要去画大饼,谈精神,先充实员工的口袋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愿意一心扑在工作上。当前景明亮,企业发展壮大,光是凭着企业响当当的名字就能够招揽来许多优秀的人才,那企业愿景就会自然而然渗透到每个员工心里,他们身上就会有企业的基因,以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而自豪。那时,企业若是在在钱财上显得吝啬,对自己的企业形象也不好,当然领导人会被世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