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的这个主题,父母的行为形态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实在是太有感触了。孩子有孩子的错误目的表,父母也有,行为的背后都是各自原生家庭的思想烙印和踪迹。
和书中举例类似,我们家的就寝方式和时间也是一个典型的现象。
我的形态
我和孩子之间,我貌似是讨好型,或者是力争优秀型(AMY老师坚持说我是,还是有点疑惑)。
就时间而言,我们家的就寝时间不是非常固定,目前大部分在九点半到十点半之间。之前没跟Amy学PD课程之前,经常还游荡在十一点甚至更晚。学了之后,有意识的刻意训练了一段时间,总算没有那么夸张和疯狂了。
不少朋友或者家长说你家孩子睡觉太晚了,应该九点就睡才好。
没错,确实早点更好,可是为什么没有继续扩大战果呢?蛮大的因素是源于我个人的所谓性格或者形态吧。
在达到这个战果之前,我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谓和善又坚定,制定惯例表等,可是我个人压根就不是那么自律的人,自由散漫,所以执行中有不少不“坚定”的地方。大方向内,晚一点就晚一点吧,有什么大不了?要不然搞得多麻烦,累啊!
儿子睡前又是故事,又是牛奶,又是撒尿,又是“情感沟通”(聊个小天),又是一遍一遍的最后一次拥抱等,甚至有时候要拉着手睡觉,基本也都满足了。各种同理心,陪伴,因为我想让他开心踏实的进入梦乡。
老公的形态
这是我的行为和背后的动机,我老公则不同。
我猜测他是控制性,貌似他希望一切尽在掌握才安心。
在孩子睡觉时间上,他老觉得睡的太早。(⊙o⊙)十点还太早??!!
当然他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夜猫子。
他在外地工作,经常在十点前后打电话回来。我一说儿子要睡觉了或者已经睡觉了,他每次都吃惊的来一句,这么早就睡啦?!把他踢起来过来和我说说话。我泪奔了要,真是不在一个频道~~(>_<)~~
儿子有时候也会听到,在我提醒他睡觉的时候,他会回应,爸爸说太早了,我也睡不着,能再玩会吗?::>_<::
如果爸爸在家,在临睡前,爸爸的哄睡方式也是简单粗暴性,但是很有效。
要喝水?可以。要尿尿?可以。故事?没有。拥抱?哦,一般孩子不主动要爸爸的拥抱。老公经常威胁孩子,闭上眼睛必须睡觉,不然爸爸揍你。
爸爸还有一个绝招,宝贝,自己睡觉,爸爸就在外面看电视,然后就走了。孩子不哭不闹自己睡了,不像和我一起又是这又是那的事多。
所以,双重标准下,孩子经常试探我的底线,不太挑战爸爸。我疲惫不堪,老公说我的方法太磨叽。孩子和爸爸的亲近感欠缺,我说老公太粗暴。谁也不服谁。
收获
通过今天的课程,联想自己家的情况,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首先,承认我和老公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各有优劣的。在老公如此高效哄睡孩子的时候,我其实是感觉很幸福的,终于可以自由的刷会手机,或者看会书或者早点睡觉了。
以前怎么都没有想过去谢谢老公呢?只看不足了。
其次,在承认差异的同时,还是得求同存异。需要在一些涉及到健康,安全等的领域,尽量争取思想一致。
比如睡觉时间,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早睡早起身体好的想法要保持一致。
太晚了,困了,说到做到,先睡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