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要写些东西,我想着没有输入怎么会有输出呢,所以抓着自己买了不少书。
有些翻的很快,有些晦涩难懂的就看的特慢,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因为我过后没多久就把看的忘记了,要不然就好几本书内容混在一块,分不出彼此,脑子打结。
我抓着键盘想要回忆所看到的内容时,脑子一片空白。
为了解决我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个算是读了万卷书的朋友。我有很多关于书籍的想法跟他交流,他基本能脱口而出书籍里面所讲的重点部分,我心里真的是十分佩服他。
跟他沟通过后,总结了我关于读书的看法:觉得读书就是要一整本读完,是要从第一页开始细细啃到尾的,这是错误的。
并且,我虽然有读书的习惯,但总是读了后面忘前面,读着读着就要打瞌睡,效率相当低,读完了也不知所以然。
在这里我顺便总结自己读书有几大毛病,下面列出来,看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点。
错误读书习惯(大家自行认领哈~)
1.拿到一本书直接从第一页慢慢看到最后一页
2.遇到不同的字或词组,会回头多读几遍,之后才继续看下去
3.从来不找一个段落的主旨和主题句
4.不同的内容都用同样的速度阅读
5.阅读的时候会把字默念出来
6.如果要读很多东西,会尽量拉长每次阅读时间,中间很少休息
7.读着读着就走神了
8.困难的文章会仔细慢慢阅读,不会选择快速地读个两三遍
9.不想清楚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知识吸收效率,阅读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流程,他推荐了我一个他读书的方法。
在这里我按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我们看书得先明白自己看书得目的,想要从书中获得什么
阅读目的有3种:
消遣、信息、判断
(1)消遣
这个不用多说,就是为了得到看书的乐趣而已,小说书籍一般作为消遣阅读的对象,比如网上的各种爱情故事,玄幻小说等。
(2)信息
不论我们是否喜欢阅读,我们大多数人都得为了得到信息而阅读,公众号、非虚构类书籍都在此范围内。
(3)判断
你需要知道作者的想法和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有能够批判他人提出的论点,时刻注意想法差异的存在,这其实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写出的文章也更有独特性。
而我们为了写文章、输出观点,那我们的阅读目的就是--判断。
平常学习知识的话,就属于接收信息,阅读目的就是--信息。
二、选书
这就根据你的写作主题来选书了,比如你想写的主题是“沟通”,那么可以去知乎上找别人推荐的书,或者去豆瓣上找相关的数,并且豆瓣评分最好要8分以上,毕竟你还是要选好书的。
另外,有些书的书名并没有显示书的主题,比如《黑匣子思维》其实是讲的害怕犯错的问题。因此,平常多留意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的书籍简介,了解多了之后,你需要什么书的时候你就能迅速找到。
最后,最好选择非虚构书籍,因为非虚构书籍的实用性更大,更利于你写出对读者有用的文章。
(注:虚构书籍就是文学类作品,比如《红楼梦》;非虚构书籍属于偏实用性作品,例如《实用性阅读指南》)
三、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本田直之先生所著的《杠杆阅读术》一书中,做过如下解释:“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因此,一定要注意寻找对你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你想知道的问题,也可以是这本书的中心主题。
具体做法如下:先想好关于本书的“问题”,再在书本中找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1.清楚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
这个目的跟你读完书的行动有关,比如你想写文章,你就得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信息”
2.概览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大概了解书的内容
3.确定问题
这个具体的问题可以是你对本书的疑问,可以是你想在文章中写的观点。
比如:“本书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为了使沟通变顺畅,本书教了我哪些技巧”
“哪些内容对我写下一篇文章有帮助”
落实以上步骤,就能把你的焦点更多地放在对你立即有用的信息上,节省很多时间。
毕竟,读的书要真正用得上才叫有效,用不上的可以暂时放下,等能用上再读也不迟。
四、假设型读书
读书最先要确认以下三项:
序言: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有利于掌握书的概要
目录:了解书的整体构成,知道哪些是你必须要读的,哪些不是
后记:你会认识到“作者原来要说的是这个啊”
因为你读这个部分的时候,只是知道大概的内容,不知道作者具体要讲什么,那么不要先去翻后面的内容,而是先想想你脑中有哪些疑问,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事例,把你的假设写在书的边边上。
这些文字很大部分会成为你的原创源泉。
这样假设能帮助你形成自己的思考,即使后来你发现你想错了,你也会觉得有种三观被颠覆的感觉,会对作者的观点记的很牢,不再是以前盲目被灌输却很难记住的样子。
除了在目录和序言上假设,在读正文的时候,你突然产生了疑问或者作者提了一个疑问,你也可以将你的答案写下来后再去找作者的答案。
并且在目录上,你看到重要的标题,要做上记号,也要把相应的内容做好记号,以便待会儿细读和做笔记。
五、确定阅读优先级
有些内容是必要的:这些内容占很小一部分,但是对你来说是立即有用的
有些内容是有用的:这些信息并不是绝对必要,但是知道了更好,不需要立刻阅读,也许可以等到你不忙时再去阅读。
剩下的内容是不重要的:你可以不用管。
这个做法需要两个技巧-浏览和略读
1.浏览
可以帮助你筛选和分类上面三个内容。将目录按照三个标准分类,如果怕错过重要信息,就整本书略读,找到这三个部分。
2.略读
略读的目的是让你掌握阅读内容的主旨和结构。而且略读一定要找每段的主题句,一个段落通常只包含一个主旨。而段落中通常就有一个句子表达出这个主旨,因此这个句子就称为“主题句”
一旦你习惯了去找主题句,你就会发现,把各段落的主题句连接起来,就可以当成整篇文章。
那么主题句怎么找?
有三种情况:
主题句为段落第一句
主题句为段落最后一句
主题句为段落第二句。有时候段落的第一句也用来连接上一段,或是当做开场白,而第二句才是主题句
略读的7条规则:
用你最快的速度阅读
遇到有趣的地方,不要停下来
先读前言、目录、后记
阅读篇章的第一段
阅读主题句
将主题句按照逻辑顺序连贯起来
在结尾的部分,放慢速度,把最后两三段完整读过去。
分好的内容要打上标记,我一般是用的便签纸和记号笔(因为彩色的东西容易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和大脑,有利于记忆,并且是暖色型的记号更易于引起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