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必读
入门还是先看看这几篇:
阿里技术专家详解 DDD 系列 第一讲- Domain Primitive
阿里技术专家详解DDD系列 第二讲 - 应用架构
阿里技术专家详解DDD系列 第三讲 - Repository模式
美团:领域驱动设计在互联网业务开发中的实践
github:ddd落地demo实现
思想感悟
其实DDD并不是一种新技术,而是一种比较好的业务重构的思想:所谓“领域驱动设计”名词很高大上,但是实际就是编写代码时,先编写领域服务层(domain层)。在领域层定义接口。基础设施层去实现接口,应用服务层去简单的编排接口。
- 资源设施层(解耦):Repository层技术可能会发生一下的演变:单库单表->redis+DB查询->分库分表->拆分微服务RPC调用这么演变,技术类型可能经由:jdbc Template->mybatis->jooq等演变。所以基础设施层不能和domain层进行强依赖,传输对象不能和某个存储介质强绑定(例如DB的po对象)。所以我们需要在domain层来定义接口,由Repository层来进行实现。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可插拔的替换底层存储介质的能力。
- 领域层(内聚):比较好的开发模式,是将某个功能全部内聚为一个领域服务。由这个领域服务对外提供所有的能力,这样就实现了某个功能的内聚性。
- 纵向抽取(开闭原则):回到某个领域服务中,此时domain层的代码可以实现纵向抽取。使用模板方法模式抽取大量公用逻辑,子类去实现个性化逻辑。然后通过枚举类来维护各个策略子类,通过入参路由到具体的子类来完成业务逻辑。
- 数据校验(内聚):数据校验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状态的校验(例如NPE校验和url)可以将逻辑写在DP中(以实现充血对象);一类是有状态的校验,必须借助其他类完成(例如校验id是否存在数据库中),可以将逻辑写在domain层;
- 防腐层(解耦):调用第三方接口时,为了不强依赖而破坏我们的代码,可以在中间加一层适配层,这一层的作用可以完成参数转换、结果缓存、兜底等逻辑。
其实一个项目中实现以上几点(非常好落地),就可以称为DDD了。
注意:DDD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一次次需求迭代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