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跟我述苦,说现在为了孩子玩手机的事情特别头疼。她儿子今年11岁,感觉孩子已经进入叛逆期,特别难管教,说什么都不听。她在电话里跟我谈了一个多小时,儿子跟她说:“妈妈,我知道你其实对我很好,可是就因为你不让我玩手机,所以我就故意不听你的话。”为了儿子玩手机的事情,她已经无计可施了。她说的这些我都能理解,因为我的孩子跟她儿子一样大,也正处在这样的时期,而我也很头疼。
《奇葩大会》第一期有一个话题,是午夜12点我好饿,要不要吃宵夜的话题。辩手马来仔说:“我就是要12点吃宵夜,因为我就是叛逆!”。 “叛逆”两个字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儿子。
儿子今年12岁,从小我也是对他很悉心地照顾,一直以来自认为在他的教育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可是,随着他慢慢大了,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对他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强。
他小的时候,周围的同事好友都说他很听话,不管别人是真的觉得这个孩子很听话,还是带有一点点恭维,总之他在外人面前的表现基本上不算很叛逆很闹的孩子。“听话”也就成了很多大人对孩子的一个评价标准,大人说什么孩子都听,这样的孩子让大人觉得很省心。
可是儿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再说他就比较费劲了,经常会说好几遍都没有反应。让他不要看电视了,说了几遍依旧坐着电视机跟前。你说他的时候会开始跟你反驳。长此下来,教育慢慢变成了说教,然后就是越说越不听,说再多也没用。
孩子到了青少年和青春期的时候,开始变得敏感,可能同样让他去做一件事情,小时候他会乖乖地去做,到这个时候就不一定了,会突然跟你反驳一句,这就是叛逆的开始。
在儿子小的时候,有想过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每天跟我对着干?听过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总觉得青春期的孩子会让父母特别头疼。越是爱孩子小时候的模样,就越是担心长大了会不理我。对孩子青春期逆反的担心时不时地会困扰我,不知道怎样应对。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就这么难对付吗?朋友的一番述苦,其实也击中了我心中的担忧。
当孩子开始叛逆的时候,家长的心情是复杂的。知道孩子长大了,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妈妈这样讲都是为你好啊…”,简单的从对你好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对你好的你就要听。道理是对的,可是孩子不听怎么办?是用父母的威严简单粗暴地下指令,还是源源不断地说教?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失败,跟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难。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为喜欢吃女孩子的胭脂,被父亲贾政认为不长进,挨了很多打。贾宝玉也非常怕贾政。贾宝玉的这个“怪癖”在大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事情放在贾宝玉的成长环境中,不用预设立场去观察,其实贾宝玉就是一个“不长大”的悲剧,他从小生活在一群姊妹中长大,小姐丫头们喜欢用的胭脂香膏的味道会成为他童年的记忆,即使长大了男女有别,他也总还忘不掉那胭脂香膏的味道。贾政当然不知道,所以他不能理解,对贾宝玉有这样的“癖”感到生气。
其实,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些大人不知道的隐情,这是一个生命里别人无法了解的记忆。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会忘了自己童年时候的记忆,失去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日复一日,就会觉得现在的这些是合理的,有一天,我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训自己的孩子。在现实的教育中,有太多伪装的东西。站在为你好的角度来劝导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的是对的方向发展,到底是为孩子好,还是自己所理解的好太单一?
站在“为你好”的至高点,父母与孩子就没办法平等沟通了,稍有情绪的摩擦,就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想想自己在青春期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烦过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做过一些叛逆的事情,谁还没个青春期的时候。
你认为这是孩子的叛逆期,那他就是叛逆。你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成长经历,那么它就不叫叛逆。很多时候孩子的故意,就是因为一句话:“你现在怎么这么叛逆这么不听话呀!”试想孩子经常听到对他这样的评价,他心里会怎样想,会不会认为自己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反正你认为我不听话,那就不听话吧…
收回这些给孩子身上贴标签的话吧,这样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不自觉得真的成为你总是说他的这样。
每个人都有外界认识的一面,但也有希望别人真正认识的一面。孩子的种种行为,一定有他内在的原因,用大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行为,往往会觉得不可理解,也就没办法做到跟孩子有效地沟通。面对孩子,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重新回到那个年龄段来跟孩子对话,找到孩子内心中的共鸣,孩子的很多行为也就能够理解了。他并不是不爱你,他只是觉得你不懂他。
孩子长大了,总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孩子叛不叛逆,它也就是一个阶段。当孩子还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别把孩子的叛逆期当成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当他反驳你,当他抗拒你,我们用更多的宽容和体贴,观察他,陪伴他,让孩子的青春期留下的更多的是充满理解的真心对待,而不是艰涩难度的叛逆期。
写下此篇,是因为我的孩子即将走向他的青春期,我不想做一个只知严苛说教的家长。总说不忘初心,别忘了自己也曾在青春期有过叛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