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忆恩师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临了,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已坚守七年有余,当我收到奔赴各地求学的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孩子们那张张可爱的笑脸及他们曾经充满童真的话语、趣事都浮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也想起了我的各位恩师,求学时的种种不易与暖流一起涌向心田。
小学时就读于老家的一所私立学校,由退休的老教师荀老师和张老师承办。荀老师教语文及其他文科课程,张老师教数学及其他理科课程。荀老师的语文课最注重朗读和写作,对我们的要求及其严格,读错字是决不允许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情感充沛。后来班里转来一名来自城市的学生,可以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这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多么羡慕且奇怪的事情啊,荀老师于是经常让这名同学领读课文,当时的我们觉得拿腔捏调真别扭,荀老师却说学习普通话意义重大,在当时的我们是不能懂得。荀老师鼓励我们写作,周周都有作文课。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次难忘的事一类的作文,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下了家里因为工业生产而失火的事,当时这个事在三里五乡都算是新闻,对我们家而言无疑是一件丢脸而损失惨重的事。当荀老师让我在全班朗读我的作文时,读到深情而委屈处我竟然哭了。荀老师点评道:写作就要真实,有真情实感。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喜欢写作并明白了它的意义,并让写作成为伴随我至今的挚友。
张老师作为数学老师,逻辑思维是过硬的,他教给我的很多数学解题技巧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通过画图解决很多复杂问题。更让我至今不敢放松思考的是张老师关于人脑运作的论断。张老师说人的脑子就是一个机床,如果你常用,就是越磨越光,效率越高,如果你要是不用,你的脑子就会锈成一个铁疙瘩,再也转不动了。多年来,真是这个论断,让我至今不敢松懈对脑子的历练。
初中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老师边老师,最直观的好印象来自于边老师秀气而用心设计的板书,我的字形也在这个时候通过模仿边老师而定型。边老师也用心鼓励学生写作,当时在班级开展手抄报,美术好的、书法好的、文章好的,相得益彰、各得其所。而我恰好是文章好的,我的诗歌、小说、散文各种文体,都得到边老师的认可、修改和鼓励,让我的写作梦、文学梦得以在严苛的中考压力下可以喘息、暗自生长。
高中时的班主任李老师是第一个让我“受辱”的老师。一向认真、听话的我在开学初就被老师抓典型了。因为宿管的统一管理,我即使起床很早、完成了卫生打扫工作,也要等待宿管统一开门才可奔赴课堂。当我匆忙赶到教师门口,还是晚了一分钟,被李老师拦在门口罚站,腿脚慢的并不仅是我一个,我们十几个人都不敢吭声,端着自己的饭盆,大声哭着读英语。事后我实在觉得委屈就去找李老师理论,李老师了解情况后,很是心疼我,立刻就此事在班级里公开道歉,让我明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简单而诚挚,更让我明白沟通的重要性。
大学时候的班主任是寡言而淡薄的周老师,周老师是我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的老师,研究的方向是陶渊明。陶渊明的为人处世之道,周老师深谙其理,慢慢浸染,人淡如菊。记得有一次班里学生因为没有得到某些利益而指责周老师不公平,将指责的信件以匿名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了周老师,言语极其不客气。周老师只在课堂上回复了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让我明白问心无愧、独善其身的可贵。
读研时的詹老师是我最愧疚的一位老师。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年来老师在北京供职,我和同门的另两位同学在保定求学,老师身居多职,日理万机,但只要我们三个相约去见导师,导师都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细心的辅导,从参考书目的指定到论文的选题、写作与修改,詹老师的用心如父如母。只可惜读研时已成年,又无继续深造的打算,凡俗事物缠身,心思早已不复当年考大学、考研时坚定,于是对于詹老师的期望多是辜负了。毕业论文也在忙碌和求职中草草了事,詹老师对我没有一句责备,于我,至今也是惭愧的。
工作后,只要我愿意学习,处处有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无处不在,长更长新,我也在各种学习中不断成长,受益匪浅。
愿我们人人善学而尊师,谦卑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