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三·一】
李穆堂侍郎云:“凡拾人遗编断句,而代为存之者,比葬暴露之白骨,哺路弃之婴儿,功德更大。”何言之沉痛也!余不能仿韦庄上表,追赠诗人十九人。乃录近人中其有才未遇者诗,号《幽光集》,以待付梓。采取未毕,姑先摘数首及佳句,存《诗话》中。归安姚汝金,字念慈,初名世铼,性落拓,冠履欹斜,有南朝张融风味。《谢吴眉庵少司马荐鸿博启》云:“十年老女,犹画蛾眉;百战将军,空争猿臂。”一时传其工整。《题〈李将军夜逢醉尉图〉》云:“陇西将军雄且武,猿臂闲来聊射虎。良宵与客饮田间,饮罢归遭亭尉侮。将军醉矣尉未醒,宿之亭下良复苦。羸马单车野次偕,昏灯淡月残更吐。是时将军正失官,意岂须臾忘灭虏?暂屈龙沙熊豹姿,试听鹭堠虾蟇鼓。画师摹写如目睹,面带微酣色微怒。古者门官各有司,彼候人兮实主之。夜行必禁犯必罚,由来启闭惟其时。今将军尚不得尔,斯言良是非醉词。傥师文帝奖细柳,此尉应得蒙恩知。或如丙相恕酒失,异日可藉闻边机。请俱一旦快私忿,将军之量宜偏裨。”《看剑》云:“齐金楚铁擅名高,碧血模糊旧战袍。不跃不鸣兼不化,问渠何处异铅刀?”念慈受知于鄂文端公。公卒,念慈哭云:“未报公恩徒一恸,自怜此泪亦千秋。”在山左时,有讹传其死者。后入都,诸桐屿太史赠诗云:“学道终朝银阙去,入都快比玉门还。”念慈答云:“欠来一事能逃否?闻到同心自愕然。”
李绂(fú),(1675—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文家。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词人,儒士大家,五代时前蜀宰相。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归安,古县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为庆祝钱氏吴越国的归顺,将湖州府乌程县东南一十五乡分出新置归安县。归安县乌程二县同城而治,归安县衙旧址位于今湖州市中心骆驼桥东堍。明、清时期,乌程与归安两县同为湖州府首县,仍旧同城而治。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归安县,与乌程县合并为吴兴县(今湖州市市辖区)。归安县自置县起至与乌程县合并成吴兴县而退出历史,共存在了930年。
姚汝金,(1705年至?年),原名世铼,字念慈,一字改之,浙江归安人,姚世钰之弟。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卒年不详。副贡生。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鸿词”罢归。后官湖南长沙县丞。汝金诗吐属微婉,兼有寄托。著有《中州纪略》、《孤笑集》及《五台山游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张融,(444年—497年),字思光,一名少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朝齐文学家、书法家。出身世族,宋会稽太守畅子。弱冠知名。初仕宋为封溪令。后举秀才,对策中第,为仪曹郎。入齐,官至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世称“张长史”。形貌短丑,行止怪诞,善言谈,工草书,其文也如其人“诡激”而“独与众异”。融于文章颇自负,其《门律自序》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
吴应棻(fēn),(?年―1738年),原名应正,应禛,避世宗讳,改名,字小眉,号眉庵,又号青灵山谷,青灵山人,归安(今湖州)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授编修,任河南乡试副考官。雍正七年(1729年),任河南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擢任右中允,迁侍讲。历官少詹事、顺天学政,转右通政,又擢左佥都御史。十三年,任湖北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巡抚。乾隆元年(1736年),入都供职,官终兵部左侍郎。博通诗、词、古文。工书法,善画墨竹,兼作竹石小景,著有《青瑶草堂诗集》。事迹收录于《国朝画徵录》、《画传编韵》。
李将军夜逢醉尉。历史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龙沙,此处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熊豹,汉语词语,意思是熊和豹。比喻勇猛。唐·韩愈《送张道士》诗:“张侯嵩南来,面有熊豹姿。”
鹭堠,指做伺察工作的人。《魏书·官氏志》:“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后因以“鹭堠”指做伺察工作的人。伺察,义为侦视,观察;观测。《北史·卷九三·僭伪附庸传·萧詧传》:“宇文皛出入宫掖,伺察内外。”此处指守门官吏。
虾蟇,音há má,亦作“虾蟆”、“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候人,音hòu rén,古代官名,是周代整治道路及迎送宾客的小官。《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韦昭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后也指“斥候”,即军中侦伺敌情者。唐·张九龄《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近勅彼军与天山计会,当审观事势,远著候人。”
傥,音tǎng,此处同“倘”。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史记·伯夷传》:“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傥师文帝奖细柳,意思是:倘若学习汉文帝进细柳军营受阻反而夸奖周亚夫,这个守门的校尉应该受到李广的恩遇。
丙吉,(?-前55年),一作邴吉,字少卿。鲁国(今属山东)人。西汉名臣。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即获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后,丙吉口不言保护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得知实情后,封丙吉为博阳侯。神爵三年(前59年),升任丞相。五凤三年(前55年),丙吉去世,谥号“定”。甘露三年(前51年),绘像麒麟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或如丙相恕酒失,异日可藉闻边机。历史故事。丙吉任丞相时,给他驾车的人喜欢喝酒,醉后呕吐在丞相车上。西曹主吏报告丙吉,要将那人弃逐。丙吉说:“因为醉酒的过失驱逐士,将使此人在何处容身?西曹你只管忍让他,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车褥罢了。”结果没弃逐车夫。车夫是边郡人,熟悉边塞发奔命书是要提高警戒以备非常的事。一次外出,看见驿骑拿着赤白口袋,知道是边郡发奔命书的快马到了。车夫于是跟随驿骑去打听,得悉是外敌侵入云中、代郡,赶快回府见丙吉报告情况,并说:“恐怕外敌侵入边郡,二千石一级长吏有年老生病受不住兵马灾难的,应可预先看顾。”丙吉认为此话很对,便召东曹察看边郡长吏,记下那些人。还未看完时,汉宣帝紧急召见丞相、御史,询问边郡二千石长吏的情况,丙吉一一回答,而御史大夫仓促不能详知,因此被责备。皇上称赞丙吉“时刻忧虑边事,不忘职守”,而这其实是靠了车夫的力量。丙吉感叹说:“士人没有不可容的,才干是各有长处的。假如我不先听到车夫的话,怎么会有被皇上赞许的可能呢。”
偏裨,音piān pí,意思是偏将,裨将。主帅、主将以下将佐的通称,多指中下级军官。
齐金,未见专门记载,应指春秋时代齐国生产的铁。据文献记载,最早冶铁和使用铁器的是齐国。《管子》曰:“商山铁褐,下有铁,取而鼓之,国之基。”“请以令断山木,鼓山铁。”等等。这是中国关于冶铁的最早文献记载,足以证明齐桓公时期就已由冶铜转向冶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铁字古文作銕,当是东方夷族最先发明冶铁术,为华族所采用。”
楚铁,代指利剑。《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后因以“楚铁”借指利剑。北周·庾信《吴明彻墓志铭》:“长沙楚铁,更入兵栏;洞浦藏犀,还输甲库。”
不跃不鸣兼不化。“不跃”、“不化”,反用“剑跃双龙”典故。《晋书.张华传》载:吴灭晋兴之际,斗牛间常有紫气。尚书张华请教于雷焕。焕说“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说剑在豫章 丰城。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华、焕分佩二剑,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汲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自此二剑俱失。“不鸣”,反用“匣里龙吟”典故。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指宝剑的灵异。
铅刀,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引《吊屈原赋》:“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蹠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音xiān,锋利)。”铅制的刀。铅质软,作刀不锐,故比喻无用的人和物。汉·王粲 《从军诗》之四:“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诸重光,(1721年—1770年),字申之,号桐屿,浙江余姚人,乾隆庚辰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辰州知府。有《二如亭诗集》。
银阙,意思是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为仙人或天帝所居,也指代明月。
玉门还,典故“玉关人老”。《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边境将士思归之情。但此处略有贬义。戏言姚汝金没有升天,而是急迫的到京城来了。
【闲言碎语】
原文不短,注释也长。所以,我就只说一点,诗的一切构成都要为诗的立意服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本条诗话中,《题〈李将军夜逢醉尉图〉》,其立意在于“请俱一旦快私忿,将军之量宜偏裨。”但前面铺垫太多了,反而不如《看剑》来得痛快淋漓,“不跃不鸣兼不化,问渠何处异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