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哈的古镇三伏夜晚》
文/赖维书
太阳下山了,古镇依然闷热,三伏天,正值农历的六月,热是古镇的主旋。
大人们早早熬好了稀饭,分在了碗里,只希望凉点吃起不热。并舀上几瓢水,在自家门前屋檐下浇浇水,为伏天降降温,晚上好在门外歇息。
男娃娃们借口"冰菲子",总要下河去游上一阵,冰凉的长江,浸泡着皮肤,驱散着一天的暑热,那种舒服感觉,超过今天吃西瓜和冰淇淋。
晚饭后的第一任务,将凉板,竹椅,长板凳,竹方凳等搬到门口,摆开夜晚歇凉的架势。
古镇的石板街,没有路灯,也没有汽车,人们自觉地在各自的门前,铺设了一排排一串串的乘凉用具,有時,你一句我一句,小巷内热闹无比,有時,清静到一把大蒲扇的拍蚊声,也传送到小巷内每个乘凉人的耳朵里。
小巷在三伏天中穿越,人们期待着凉风习习,长江边的古镇,凉风永远眷恋着这里勤劳的人。
古镇的三伏天,凉床凉板上,大人睡外面,儿女们睡里边,一家挨一家,一巷挨一巷,一街挨一街,不管河边正街埸背后,摆满了风景,描绘出三伏古镇夜晚的宁静与休闲,夜晚的古镇纳凉风光,只有星星才能看见。
已经下夜了,人们陸续撤进屋里去歇息,也有怕热的儿子,叫声,"母",我还要在外面睡,好吧,我再为你么蚊。一声"母",是古镇人对母亲的最美诠释。妈妈与母,叫母最亲热,最贴切。
最有趣的,是伏天中的电影,只要听说放电影,乐坏了古镇人,很早就搬起板凳去占位子,抢占最有利的地形。在万寿宫里放,人们大呼好热好热,改变地点在初中班球埸或南华宫操埸,宽敞的地方放电影,大家说安逸。好壮观的电影哦,南征北战的机枪大炮不歇,好自豪的电影哦,地道战地雷战把小日本打败,好英雄的电影哦,上岗岭渡江侦察记的感人情节,大人们在正面银幕看,娃儿们在背面边看边玩,左手变右手,敌人脚朝天,看见坏人投降,小巴掌拍响。看电影的晚上,没有了暑热的煎熬,只有快乐的笑声穿扬。电影看完回来,大人们问,哪个好看些,有人答是英雄人物,也有说,那个女特务还要好看些。逗得大人们哦,敞开大笑合不拢嘴,"还女特务好看,小娃儿也有审美观"。
三伏天的古镇,正街上干净整洁,埸背后稻田金黄一片,夜幕下的青蛙声,呱呱呱地叫过不停。一拨拨少男少女,在正街和场背后穿行,男的白背心蓝色球裤,女的浅色系衬衫,黑色的絲裙,没有高声喧哗,只有窃窃私语,没有皮鞋咯噔咯噔声,只有布鞋沙沙声响,美丽纯洁的画面,在古镇三伏夜流淌。
忽然,星星不见,雷声滚滚,一场偏东雨降临,少女们躲在屋檐下,少男们在雨中奔跑去迎接,好凉快哦,三伏天的夜。还有人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勇敢的少男们,赢得少女们的喜爱和赞扬,
这就是古镇的三伏天,有热有乐,更有风韵和青春荡漾。
2018.08.05日于重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