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自控法
人并没有单一的自我,我们至少被7个模块轮流控制着我们
——美国进化心理学家、科学作家罗伯特·赖特
减肥、戒烟都需要“自控力”,所谓自控,很多人的理解是想减肥的理性战胜了食欲爆发的感性,自控力就起作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比喻,大象和骑象人,自控就是理性的骑象人控制感性的大象,身边有一位戒烟的朋友,打卡戒烟三十五天,不能抽的“理性”压制了想抽烟的“感性”,可没见第三十六天打卡以及之后……,不知是已成功戒烟无需打卡,还是“感性大象”奋起反抗战神了骑象人?
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有一种说法,自控力就像是肌肉,需要训练才能够强壮,这个说法似乎解释了三十五天并不能戒烟这件事,因为“肌肉”不够强壮。可是这个说法有点过时了。
买,还是不买
麻省理工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100美金发给受试者进行消费,然后检测他们大脑的区域的活跃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想买某件商品时,大脑“伏隔核”十分的活跃。
当人们不想买某件商品时,大脑“岛叶”十分活跃。
这两块区域的作用刚好相反,如果某件商品让受试者既想买又不想买,那哪块区域活跃呢?答案是上述两块区域都活跃。
理性对感性or感性对感性
购买商品或者不买商品,分别由大脑的两个模块控制,两个都是感性。
那理性在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业呢?
赖特的说法是,理性为感性提供信息和论证思路。
比如说,今天要不继续进行运功?做运动能够保持身材,坚持了2年多不能间断。不做运动是为了保存体力,因为下午需要参加一场重要的演讲比赛,需要好好休息。难道做运动是理性,不做运动是感性吗?并非如此,两者都是“感情”。
一个感情是坚持运动,不要间断;一个感情是保存体力,下午有重要的事件需要应付。
那就是说,每一个感情都是在用理性来为自己撑腰,理性是感性的工具。
我们的大脑的各个感情模块都可以调动理性来为自己做理性的分析,我们认为自己是理智的,实际上只是在为自己的感性目的找理由而已。
所以说,我们的决策是从感情开始,感情结束。
如此说来,自控力不应该是调动理性,而是应该调配情感。
成瘾的机制
减肥、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先了解下成瘾的机制,吃高热量的食物→获得满足感→食量变大→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下一次吃更多或更频繁的吃,焦虑→尼古丁缓解→缺少尼古丁产生焦虑→需要更多的尼古丁来缓解。
就是这样的负向闭环不断加强,让老烟民和胖友们有无数次欲罢不能的挣扎。
用意志力去压迫自己,负向闭环仍然存在,戒烟三十五天,第三十六天的时候和胖友贪心抽了一根,前功尽弃!
所以要真正拥有自控力,就该懂得打破负向增强的闭环,拿掉闭环中的及时满足感。
正念自控法
正面冥想法,分四步(RAIN),
1、识别感情(Recognize feelings),当你想吃东西是,你要知道吃东西是一种感情。
2、接受这个感情(Accept feelings),不要试图推开他,而是接受它,知道想吃东西是你正常合理的情感。
3、观摩研究这个感情(Investigate feelings),你要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去提问,这种感情有多强烈?它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它有哪些症状?你越是这样去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你就越能够拜托它的控制。
4、分离(Non-attachment),这个时候你应该能够感觉到,你和这个情感分开了。
冥想就是锻炼感情从身边走过,你却不参与它的这种能力。
意志力是“对抗”,正念冥想是“相处”。
用身边的事来试着冥想下,看是否能够放下这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