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开工啦,造起来。
各大招聘服务商不敢怠慢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升职季”,HR们则挥起锄头展开一年一度的挖角行动,一大波职场人士蠢蠢欲动希望通过跳槽走上人生的新巅峰、开始新一年的打拼。
跳槽,背后掺杂着纠结、彷徨与期待、喜悦,它的不确定性令人着迷,令人癫狂。一旦起了跳槽的念头,就面临一连串的选择。由于选择不可逆,所以在跳槽过程中如何理性做出最优选择非常重要。
对于所有想要跳槽的童靴,首先要做的绝不是准备简历,而是冷静下来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公司?它真正的一无是处吗?好的一面是什么?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如果继续待在这家公司你所期待的改变是否会发生?
我们可以把每份工作带来成长(价值)看成一条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成长值的增速。通常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值增速会不断下降。具体到个人的差别是,你能否让增速高点维持多久,或者抓住机会让增速重新回到高点——比如公司出现新的业务板块,你争取到心仪的核心岗位;这是小概率事件,对于工作十年以内的职场人士而言重新找回成长增速高点往往是通过跳槽。
其实回答上文的问题,就是要理性、系统并且基于较长远的未来判断公司带给你的成长曲线处在什么阶段,有哪些具体因素在影响成长曲线的走势,你能否做出积极的改变。
通过分析很容易破除冲动跳槽,避免低效跳槽。比如如果你在公司遭遇人际关系危机,但是分析得出你在公司的成长增速还维持高点,那你要做的是积极主动地改善人际关系,而绝不是跳槽。换个场景,你觉得直属领导很烦,总是对细节很挑剔,那说明领导对你不放心,你要学会管理领导,让他觉得你做事靠谱不用操心。
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的做事来的重要。你确定必须跳槽了,接下来要做的才是努力的找下家。
工作选择有很多维度,主要有城市、行业、公司、岗位。城市的选择通常是基于很多私人因素,这里不展开。过去,大家跳槽往往是找行业内的另一家公司做同样的岗位,最近换行业、换岗位或者换行业又换岗位的跳槽越来越普遍。
这里面有80/90后更大胆、更有资本按自己愿意去追求理想工作环境、工作方向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而是经济环境变得太快,新技术、新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不断演化,在创新创业的大浪潮下,具体到某个公司乃至整个行业从万众追捧到万人唾弃来的太快。
那么如果换行业、换岗位如何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跳槽?一、一定要基于未来做选择,如果你成功跳槽,这个行业、岗位的前景怎么样,新工作的成长增速曲线会怎么走,能为你之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什么。二、新行业、新岗位最好能够用上你现有的核心的优势能力而不是从零开始,这能帮你较快获得机会并且站稳脚。
对于工作5年以内的职场新手而言,他们对自己缺乏认识,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核心能力。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找朋友、同事帮你列出他们眼中你的核心能力。“成功事件情景分析”也是不错的方法,先列出你过往的成功事件,然后去分析这些事件体现了哪些能力。
来看个真实案例,我有个朋友新闻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一家经营台版图书的国企,一干就是6年。他做过公司的所有工作,图书采购、图书销售(针对图书馆等机构用户)、线下门店的开设与管理等等,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核心员工,工资待遇在当地属中上。
但两年前他就萌生的换行业并且换岗位的念头,原因就在于在大陆台版图书是需要特许经营的,这是一个没有市场化、体量有限、不断受电子书市场冲击的行业,行业前景极其明朗——没有增量,等着被变革,这是一份“适合养老”的工作。
行业的状况决定了他继续干下去成长增速极低,浪费时间。跳槽该去哪呢?我建议他去亚马逊、当当、京东,这些平台都有图书业务,有跟他核心能力匹配的岗位。不过这些公司的采购部门几乎都在北京,他又不想离开当地。
有一天他告诉我,想去试试眼下火热的新媒体行业,哪怕是从零起步做一个新媒体运营,总比在现在的公司耗着好,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从长远看,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市场与品牌是很好的工作方向,新媒体运营则是市场与品牌下面的一个火热的细分方向。图书行业采购、销售的经验真的不能运用到新媒体运营上吗,没有办法找到竞争优势吗。其实未必,仔细分析就会有新发现,图书不景气了,但是阅读却越来越被重视,微信上有一批基于阅读、图书发展起来的公众号,比如十点读书。
如果他发挥好台版图书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发挥自己对台版图书有系统了解、认知的优势,是不是可以给阅读类公众号策划很多与众不同的话题,比如推介优质台版书,甚至邀请到台版书作者与用户互动等等,可以给阅读类公众号的运营提供新的视角与资源,而且是差异化的。按这样的思路,他就找到了进入新媒体运营这个跨行业的新岗位。
以上我说的都是错的,因为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没有说——所有的选择、跳槽都是基于你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果没有实力,那就别做梦了,跳槽真的拯救不了你。
作者为前媒体人、互联网营销专家、在行行家,现为友金所市场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