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6
周国平的著作《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中讨论了关于“存在就是被感知吗?”这个问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和被感知是一回事儿,这是乔治.贝克莱提出的一个很有名的命题。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爱尔兰人,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近代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为纪念他,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定名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原来举世闻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呀!
对于像我这种在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长大的一代人,对主观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很是不能接受。也就说,不被感知,就不存在吗? 浩瀚的宇宙存在着很多我们还没有感知的东西,那些无穷无尽的东西我们暂时没有感知就说它们没有存在吗?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很多我们尚未感知到的东西。但是贝克莱对这一观点也进行了反驳:当你想到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那些东西的时候,你的心灵中肯定是出现了某一种存在形式,宇宙中万物的存在无非是这些东西在人们心灵中的呈现,因而也就是指它的被感知。那么,存在和它的被感知岂不是一回事儿吗?
说的好像也对,但是,我还是不死心。
比如说,我们在化学实验室里,从海洋动物海星内提取分离到一个新的化合物,是带四个糖的糖苷。当我们没有对这一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时候,我们是感知不到它的存在的。但是它是一直在那儿的。
让老公读了书上那段话,老公也跟我是一样的观点,接受不了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维。
老公说,在哥白尼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之前,人们是感知不到这个事实存在的,但是不能说这个事实不存在;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之前,地心引力也是存在的,但是,是不被人们所感知的。
对啊,用过去式更容易解释这个问题。
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和被感知是一回事儿。如果用前几天我们讨论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来套一下的话,他认为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但是,用非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来看,被感知的东西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存在的,而存在的很多东西,并不一定是被感知的,至少彼时彼刻是没有被感知的。“被感知”是“存在”的充分但是不必要条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你感知得到还是感知不到,它,就在那里。
又想到最近老师讨论的后现代心理咨询,其中有一些理念是非常贴近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比如现象学和建构论、现实是主观的实现等等。
今天的日志,横联是化学结构、哥白尼、牛顿这些例子;纵联是每个例子稍稍展开讨论;互联是跟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关联、跟后现代心理咨询的关联;胡联呢?好像胡联就是横联纵联互联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