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兴趣与工作的共同驱动,近来研究了很多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文章,今天循例刷微信,看到一篇翻译自国外的文章,讲到“第三次教育变革”。
1 /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要想得到更好的工作,求职者就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以满足雇主需求”,现在人们则需要在年轻的时候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20世纪初的“高中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的“全民大学”运动,让美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空前提到,能够满足雇主需求的储备力量非常充足。
而进入21世纪后,“在前两个浪潮中准备所需技能所花费时间和精力,在21世纪根本不够用,现在人们需要在年轻的时候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而且是“在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花费较短时间来学习”。
有美国教育专家成,“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再培训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章指出,就业市场上两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推动终身学习和热潮,一是自动化及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第二是零工经济,正在重塑传统的雇主与雇员的关系——这不难理解,即使在中国,雇主在过去几年里竭尽全力削减人工成本,笔者接触过的一家制造业企业,老板直言不讳自己正在寻找办法,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力。除了拜自动化升级所赐,还有成熟的外包体系,自由业者平台,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笔者搜索了app store,像“打零工”、“爱零工”等平台也不少,零工经济并不独属于美国。2016年美国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过去10年间,零工人数增加50%以上,自2005年以来,美国所有的就业净增长似乎都来自于所谓的零工工作岗位,包括承包商和自由职业者。
在今天,职业培训的不确定性非常高,雇主和工人自己甚至都觉得提前储备技能有些难度,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会认可必须不断进行职业培训这件事情。
无独有偶,今天职业培训在中国也呈现出良好局面以及巨大潜力,IT培训尤其耀眼,备受追捧,资本方也对这一市场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
2 / 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员工队伍,拥有批判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并通过合作找到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或许没有人能确凿地表达,未来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服务性)需要什么技能,但我们知道这些工作需要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员工队伍,拥有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合作找到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在美国劳动力发展领域研究20年多年的专家这样分析。
这类技能通常被称为“软技能”,而文科生身上常常具备这种技能,但是他们缺乏雇主所需要的技术性技能。上述专家表示,“文科和理科混合的培训计划未来在培训项目中的需求可能是最大的”。
他们认为,把文科学生带入他们之前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领域,而其他的项目则是向技术性工人介绍文科知识。
这一点,对于长期文理分科的中国教育界,也有极大的启示。虽说新高考改革,选择更灵活,但对于头脑中深植文理之分的家长以及社会大多数而言,“融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不论如何,经历文理分科、充分了解自身偏好的一代们,值得认真思索“跨界”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