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实
今故地重游,说行思坐忆也好、说朝花夕拾也罢,毕竟那是陪伴我度过童年的地方。
河西尖山老八大里地区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平房区多年前就已被收购,陆续进行拆迁,但那片地至今依然是空荡荡的。它附近的街景从两车并行的小路变的夹杂了些许残缺,令我在熟悉与陌生的观感中捕风捉影,思绪间仍企图奋力追溯童年记忆里的那些段落。
老八大里是由红星里、红升里、红光里、红霞里、红山里、曙光里、光明里、金星里等的总称。“八字楼”位于八大里的核心地段,因其建筑左右对称分布,形状酷似的八字,故而得名。“八字楼”可称得上当年八大里中心的地标,那里副食店、合作社、粮油店、糕点店、理发馆在建国初期就以方兴未艾,服务周边万户千家的柴米油盐。它曾经可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大的“商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也不过是让它的外墙变得斑驳暗淡,莫不是它的“八字”天生就如此之硬?
踱步走过街道两旁落魄的铺面,依稀记得小时候的冰棍儿、汽水、针头线脑等琳琳种种都是从附近街边小百货店里购买的,在生活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几颗弹球、一本小儿书就能包揽我们一个学期的快乐,那种激动不亚于在期末考试得了100分。颇具年代感的场面,现在孩子们恰恰“丢失”了这种兴奋到骨子里的快乐。
八大里之一的红星里平房5号就是我家的老宅,说是老宅也仅有一间一院而已,距“八字楼商圈”约六七百米之遥。红星里最后一座平房在早几年刚刚拆除,不知是不是这片残垣还保留着最后倔强,这四周迟迟没有围挡。使我可以踉跄地踩着砖头瓦砾,不辞辛劳的寻找着童年的味道。只是残缺的院落余温尚存,间接论证着它曾经快乐的存在。
远处的高楼耸立仿佛在日趋逼近,这片地区离改天换命似乎也已迫在眉睫,其投资价值将不可避免地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推进而备受瞩目。
红星里平房向南百步就是红光公园,在我上小学期间公园四周曾有一圈不高的围墙,那时的小男生们都以轻松冲刺然后上窜,徒手翻墙而入而自豪不已,那个年代小学还没有校服的概念,小时候可没少因刮破裤子被迫接受爸妈的棍棒“洗礼”。
再后来公园的围墙也加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此同学们也习惯了绕远从主路进入这小小的天地。走到原河西小学(八五年后更名为天津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的大门口看到的是一片长数十米的绿化带,其位于街角右侧便是红光公园入口的所在。
现在看来公园附近的道路依旧如七八十年代,40多年了到是没怎么变化,只有公园内部陈设和时代发展方向渐行渐远,土山、凉亭、环路还是老样子,园内大片桃花春风中依旧娇艳的盛开,树木葱郁依旧越发壮硕挺拔,公园中心残缺不堪的喷泉彰显着浓浓年代特色,公园另一侧的廊道虽经多次粉刷修葺,但略显突兀的光鲜却难寻昨日荣光,每个角落似乎一切如旧,让人恍若时间有意为之停留。
从未想过这个公园竟然如此之小,一眼望得到头,已记不得上回来是什么时候了。登上这不高的土山凉亭四下眺望,努力寻找记忆中旧时的伙伴,你们还好吗?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人说八大里今非昔比,我心里八大里确“忆”如往昔。在网上搜索关于红光公园的信息,众说纷纭多为关心公园是否会一体拆除,以及拆迁后地块价值云云的言论,让人闻之索然无味,但我想寻找儿时所看过的公园全貌却杳无音讯。
回到家整理着手机中的照片,回顾脑海中曾经的场景,心中却尽是空荡,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地界就这样慢慢消失了,总想着再带些东西填补对逝去岁月的遗憾。
故地重游是自己一次心灵旅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人生过往,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靠在床头随手翻开手边的书籍,映入眼眸的却是唐朝诗人“崔护”千载流传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