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说:“从大师挚开始独奏,到结尾《关雎》的合奏,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我的耳朵!”
这个在我们今天的应用已经变得很少了。
因为大师挚的演奏之所以让孔子感觉到美妙,不仅仅是因为音乐的美,还是因为这场演奏合乎“礼”。
我们可以记住一个词“洋洋盈耳”。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看起来傻傻的但并不老实,看上去忠厚却并不讲信用,这些人啊,我是真的无话可说了。”
这是孔子对于教育的无奈。一般孔子在说“吾不知之矣”的话,就是代表对这个人最大程度的否定了。
这一句讲的就是缺点的相辅相成,和优点的相得益彰。大量的优点在一起是相得益彰的,如果一个人谦虚,一个人好学,一个人合群,一个人友爱 …… 这些优点放在一起,这就是一个非常仁厚的人。但如果把缺点都放在一起,那就陷入了一个向下的螺旋,如本句所讲。
这句话说了三种缺点,但是这三种缺点并不致命。真的是不怕身上有缺点,有的时候缺点也是我们本分朴实的一种表现,而且我们可以领会到自己的缺点,并去加以改正。但是就怕缺点加缺点,如果我们在一个缺点之上,有一个更加致命的东西,还自我意识不到,那就非常糟糕了。这就可以用恶性循环来理解。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要想别人,先想想自己吧。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如同赛跑,总担心赶不上,总觉得没学够。”
我们需要适度的焦虑,因为有焦虑感才能有急迫感才能促使自己去做某件事,但是焦虑感不能太过,过了就会有负面的压力产生了。
当一个人知识的边界越大,他所接触到无知的范围就越广。反而是学识不多,就会觉得自己懂得特别多。
我们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少,而且学了,还总觉得记不住。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孔子和我们有同样的状态。所以,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感觉到焦虑。
孔子的这句话讲出来了,其实就代表了“接纳”,一旦我们自己接纳了这种淡淡的焦虑,接下来就继续好好学习就好了,这就叫“吾偿中日而思矣,无所得”。
庄子因此也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我们这一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做不到的。
孔子的做法就是,虽然我知道这样,但是我依然要努力地学习。因为人没有必要把天下的知识都学完,我们只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个作品,我们能够做出自己应有的变化,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就够了。
让自己的焦虑情绪下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纳”。
而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觉得学识不够,但是学了还总是忘,而对自己产生批判性的心理。这种心理就会造成我们的“认知失调”,结果就会导致我们知道知识很好,但是我学了也没用,学了也记不住 …… 对于这种认知失调,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平衡这种失调的动力,那就是干脆不学了~!这样的话,认知失调虽然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学习也放弃了,我们的进步也就停止了。
而能够改变我们这种认知失调的,就是“接纳”。认可这样的现实,因为孔子也跟我们是一样的,这种情绪很正常。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的问题、缺点、错误,才能够真的改变。如果一个人只是批评自己的问题、缺点、错误,不断地自责、痛心疾首,越痛苦,越不会改变。
所以,我觉得,解决的办法就是,学习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自己喜欢的,学习的结果时间会给你,但是我们只要沉迷过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