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通过所谓的掌上朋友圈,有些人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交流了感情。朋友圈承载着我们的期望值,一点也不亚于心灵救赎的信仰。然而,我们对朋友圈的付出精力越多,却发现从中间获得的回报价值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尽人意,甚至是出现了更多的朋友圈危险。
关系,并不是公共的。如果你认为关系越广泛地参与,越大圈子的交流,会将关系越来越强化,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的圈子建立基础是在最集中的利益共同化上面,我们拥有一直坚固而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否则,就不要奢谈这个圈子的持久化。利益、价值的多元期待之下,关系只能趋近崩塌,而走向新的组合。
第一:利弊共现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投入与产出必须有对应的关系,才能维持一定时间内的基本平衡。但是,我们发现,我们需要的更多不是在朋友圈为一些人的成就、获得鼓掌喝彩,为一些他人的鸡毛蒜皮关注点赞。甚至,我们也感觉到自己的成就获得,也只有自己的家人和至交,是真正从内心为自己喝彩的!因为你的荣耀,才基本等于他们的荣耀。
而我的荣耀,几乎就是周围其他人不怎么关心的事情。居心不良的人,会借机来扩大你的张扬,你的骄傲,甚至是放大你内心对其他人的鄙视(虽然你心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在资源前面,大家都是竞争者;在关系前面,一个鼓掌一个点赞甚至是路过,都意味着你选择性地对待了一个圈里的人。
最后发现,你好心为人的关注喝彩点赞,竟然因为自己的不能面面俱到,遭至非议之声。正所谓:相互负累,得不偿失。
第二:身处焦点中,个中滋味并非所愿。有时候,他人的喝彩关注,极大地鼓舞了自己。然而是否能够获得他人一直持续的关注喝彩,是一个普通人要面对的。因为我并不是天天在登台表演,也因为我不能日日有所创新突出,更加源于你的圈子,所以观众也并无能力照顾如此多的!有时候,自己的心情低谷,自然渴望得到抚慰和支持,然而毕竟大家的了解程度有限,言辞用语有差别,从中获得的滋味并非如自己所愿,反而会遭遇更多其他声音。原来心灵的伤和内心的失意,在朋友圈中不但没法消解,而是愈加增添失落感。
热心的人,对很多人都热心;冷僻的人,对多数人都冷僻。如果你一味去消费他人的热心,就需要去对应的补偿。(虽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但是消耗自己的关注力,也是经受不起的)说到底,自己从关系中获得几多值的精神享受能量,也必然要为这关系投入多少的精神力度。越是热闹,越是力不从心了。
第三:回归本源处,生活平静岁月静好。其他的平台诸如抖音,你可以只选择看与不看,同样是热闹。不需要有心理负担,喜欢就赞,就赏,不喜欢就拉过,黑她,如此的简单。既满足自己对陌生领域、他人生活的好奇心,又能极大行使自己生杀予夺、爱恨情仇的心情权!
不需要在朋友圈的虚伪掩饰、徘徊缱绻,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言不由衷,更不必害怕自己的宣泄是否遭至恶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也经受不起那种热闹。平静的生活,自然的情感,比起朋友圈的骚动来说,未必不是更好选择。
最后,醒来的人开始远离。选择远离,不是他们的错。是迟早的选择。朋友圈对象的无序扩容;朋友圈的分级对待;朋友圈的时长限制——最终一体将朋友圈葬送了。而下一个被葬送的,将会是“粉丝团”。
因为,最大的公平,就不再担得起“公平”的称谓了,而是“一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