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生于乡下最平凡又有些贫穷的家庭。爷爷年轻的时候谋得一份为党效力的工作,也就是我们现在热考的公务员,奶奶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普通劳动女人,他们共同哺育了三个孩子,父亲是最小的那个。由于没有工作,奶奶就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也许是料理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奶奶年轻的肩膀上,也许是因婆婆刁蛮的挑剔受尽苦头,也许是因小姑子任性的挑拨心生委屈,年纪轻轻就患了病。
最大的是女儿,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一起做农活,料理家事,照顾年幼的弟弟,所谓长姐如母,应是如此。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也许是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有限,也许是工作压力和家事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不要说教育,能生存下来,就是最开心的事。我想在父亲成长之后回顾过去,觉得自己最缺失的就是家庭教育,所以这也是他倾其所有想给到我的。
后来,在哥哥姐姐纷纷落榜之后,父亲很意外的考取了一所专科院校,毕业之后在县里教书。从整体来讲,一直是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成长,即使是念大学,也不过是在我们的市里,连整个省的发展情况都不能紧紧跟随,更别说看到沿海地区的进步,整个世界的繁荣。但是作为老师,读的书多了,便知道自己的眼界狭隘,接触到的孩子多了,便想给他们更好的世界。
也许是在我降生之前的学习,也许是随着我的成长开始恶补知识,父亲一直想给我一个公平、民主和自由的环境,想让我眼界开阔,去飞向更广袤的天地。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鼓励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想从事的职业,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他能在我小学的时候就愿意"斥重金"让我跟随县里的老师和同学一起进京,以此历练我。我看得到的是玩耍的欢乐,看不到的是他的揪心,寝食难安。也许在他心里这是为了教育去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是这件事的过程给他带来的痛苦,却必须忍耐,每分每秒。
人生的苦楚也许在于,每次你都知道什么是最佳选择,同时也清楚选择之后的后果承担起来很痛苦。现在我突然觉得,人生的重点在于选择,但是重心却是选择之后的结果,面对这个结果,怎么接受,怎么承担,怎么能达到选择的目的。
当父亲希望我过上不同于他的生活的时候,当父亲想让我在一个公平、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时候,当父亲想让我成为他眼中的优秀人才的时候,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选择都与最本真的他是一个对抗的关系。简单的说,他的教育是想让我在大城市开阔视野,而内心却想让我在家可以承欢膝下;他的教育想让我去艰苦奋斗,作为一个农民子弟兵可以开阔出自己的田地,而内心却希望我可以安安稳稳,不要经历和承受那么多的痛苦。
作为一个老师,教育永远是第一位,所以他压抑着内心的"煎熬"为了可以教育出心中的优秀的我。保守和开放的小人在心里不断的打架,对待我也是又严厉又宠爱。我还记得吃饭的时候嘴巴发出"吧唧"的声音时会遭到训斥,放假回家经常看电视会被责骂,屋子凌乱又会被说没有女生的样子。我也记得,每次和父亲吵完架,他都会给我买好多好多小零食;每次放假回家就像进超市;我更记得,刚上大学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父亲挂掉电话之后和母亲说了一句,想我了;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生病了想回家,父亲说好担心,让我就此回去,开视频时候满脸愁苦。
我想,同意我离家万里去大城市求职,是父亲能为我做的最重大的、他能掌控的最后一个决定,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达到目的地,用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