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后悔曾经的选择的时候,会想“要是当初我选择了他,一切会不会不一样”,选择了另一种可能的自己将会活的怎么样?比现在幸福还是不幸,忍不住去做这种无意义的比较。
《彗星来临的那一夜》给了主人公选择的机会。
主人翁z是一个舞蹈家,却因放不下自尊成为自己编舞的舞台剧替补,其他成员趁机上位,最终替补上场,获得了“原本”属于z的一切,z的男朋友因为工作调动想邀请她一起出国,而z还在犹豫,2人的感情岌岌可危。
在彗星扫过地球的那一夜,主人公(z)和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晚饭时间大家聊起生活的趣事,突然其中大家发现手机无线电都没有信号了,其中一个人的手机莫名其妙的碎屏了。z想起很久以前一个关于彗星的报道:彗星扫过的那一晚,森林毁掉了,但是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但是其中有一则新闻让人觉得奇异,一位妇女声称她的丈夫不是她的丈夫,警方通过鉴定,丈夫的确是丈夫,这位妇女最终说出:不可能,因为我明明杀死了他!
为什么杀手的丈夫还活着,究竟是幻觉还是什么?故事从这里开始展开。
大家还在讨论时,突然停电了,他们发现附近只有一家屋子亮着灯,于是其中2个朋友打算过去看看,是否能有固定电话,好联系朋友的弟弟,一位物理学家,因为弟弟曾经提到“如果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请联系我”。
10分钟后2人回来了,带着一个盒子和一个惊人的发现“我在那里看到了你们,我明明穿越了2条街道去到了那间房子,可是却从窗户里看到了你们。”
大家慢慢发现时空似乎发生了交错,不同选择下的不同的故事发展交错到了一起,原本永无相交可能的不同的未来,在彗星来临的这一夜发生了交错。
他们真实的看到了对面的自己,2组一模一样的人,区别只在于手中不同颜色的荧光棒,因为对面的恰好是当初选择了打开不同颜色荧光棒的2个未来的人相遇了。
这个故事不是讲述的纯物理理论,故事到这里才真正开始。
不同发展线的人们为了区别自己,分别做出了不同的标记,随机的骰子,随机放入盒子的物品,用来标记自己的群体。他们开始想象,对面的自己会怎么样对付自己,留在屋子里是不是最好的选择,黎明后是不是一切会恢复原样。
慢慢的,大家发现,身边的这个人既是“他”又不是“他”,是生活在另一个选择中的“他”。而且,z发现,不仅存在2种未来,每一次经过门口的那条马路,就会有一个新的选择出现,于是她决定,她要回到最原本的那个选择中。
z不断的往复穿越那条马路,回到“房子”,见到了很多不一样选择后的状况,有互相争吵,打架、秘密泄漏、他们在怀疑对方是“不属于自己的一类”。
直到,她看见一屋子的温馨,暖暖的客厅,大家喝着酒,互相打趣,另一个z选择了和男友出国,大家聊起生活,非常的温馨和谐。看到这一刻,我的内心突然产生了恐惧,直到现在才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
“杀了她,你便可以代替她活着这里,拥有这温馨美妙的一切”我从z到眼神中看到了这句话。
果然,她动手了,一次一次的谋杀“自己”,终于在黎明来临的时候,成功的停留在了这个世界,而那个“自己”已然消失,留下的是一模一样的一只戒指,和一通给男友的电话留言。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不惊悚可怕,但是却细思极恐。
如果重来一次的代价,是杀死原来的自己,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