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
文:Recycler
21/221.1917
看了一篇文章,介绍的是国民党的将领薛岳。说他怎么勇猛,怎么杀敌。最后画风一转,老人家在台湾没有了职务,付不起房租,被银行起诉,难免让人伤感。这篇文章是很久之前看的,已经忘记了文章作者的主题,隐隐记得是在惋惜英雄老年的遭遇。
前段时间,有则新闻。某地撤销收费站,那些三四十岁的收费大姐难以平复心中的委屈。振振有词“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除了收费什么也不会。”政府撤销收费站,是种便民政策。可是苦了那些下岗的收费大姐。经济浪潮袭来,一批企业兴起,一批企业倒下。倒下企业的职工成为下岗再就业大军的一员。如果之前从事的工作属于企业必须的职业。像是文书,警卫、仓管,差不多换个企业仍可以从事之前的岗位。要是之前从事的岗位比较特殊,针对性比较强,同类型的企业较少。那么再就业的概率就比较小。像是士兵、像是收费的,像是歌星演员。一旦脱离原有工作环境,就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很多影视作品描写人的潦倒,人到中年被辞退,找工作处处碰壁,上有老下有小,一张张嘴等着去养活,也许这就是人生最惨的情景。
很多年前,我们知道这样一句宣传口号。“劳动不分贵贱,都是为国家做贡献。”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国家的发展需要多种工作相互配合,缺少一种工作岗位,生活就会有所欠缺。虽然工作岗位不同, 虽然获得的收入不同,但是付出的辛苦都是一样的。收入上有所差距,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智力和体力关系,但是后天的工作过程得到的荣誉是一致。这样至少心里是平衡的,不会觉得样样不如人。
既然劳动不分贵贱,一边是为国家出血出力的战士,一边是默默无闻的收费员,为什么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显然不一样呢?难道说一边是老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人们的照顾。一边是青壮年女性,四肢健全头脑还算灵活,理应自谋生路。我们换个年龄。一个是刚从战场回来的年轻士兵,一个是即将退休的门卫。那么谁更值得关注呢?我们倾向于关注老人,这是人类的对弱者的同情,我们倾向关注更危险更重要的工作者。还有一点,一个人若是为了国家为了集体而不是为个人私利,那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那些奉献者做了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如果他们心存私心,也不至于牺牲太多的个人利益,不至于落于人后。
这样看来,工作不同收入不同,荣誉也是不同的,要不然怎么会对不同工作者有不同的态度。也许是我犯了一个概念错误。把打仗的士兵也归为工作者,战争是不能用日常的生活的思维去认知的。因为那些战士是国家建立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战士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国家的今天。那些可歌可敬的战士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值得我们去崇拜。那些战士脱下了军装,融入了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很难适应多变的社会。因为他们曾经的功劳,我们应该记住他们,应该帮助他们。这是人之常情,因为感恩他们的付出所以愿意为他们付出。
真不知道该表达什么观点,想抨击一下那些持功傲物的人。我想这会伤害很多人的感情,我们总是同情那些为了我们现在生活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我们所接受的感恩文化,不自觉的就将别人为自己付出的精力按照大小排列起来。那些为了我们生活牺牲生命的人带来的贡献最大,那些为了国家或是为了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偶像气质给人们带来的鼓舞次之,那些为了国家默默工作的人带给我们的福利再次之,那些为了只为自己私利的人才不会给我们什么贡献。既然有了这个排序,我们并不可能对所有帮助我们的人给与一样的回报。精力有限,钞票有限,只能选择重点予以回报。所以说,对于那些创造和平基础的战士,我们总是怀有最大的崇敬。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是没人会感激井边的收费管理人员。
市场经济是个很理性的体系,理性的有些麻木,理性的有点让人苦恼。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贡献,不管你现在多么的不堪,只要你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下,男女老少一律平等。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生存下去,要是人老珠黄,只有等着淘汰。兴许在年轻的时候有所积蓄,也不至于到老年的时候无依无靠。在这样体系下,为别人服务自己没有得到一点利益,活该。说人类是群居协作动物,只谈奉献没有利益,这是活不下去的。在这样的体系下,对自己没好处的事还是不做。
我想,所谓的文明社会,都是凭本事吃饭,就算是能力减弱,也能欣然接受,不急不躁,甚至坦然面对死亡的到来。需要每个人都理性理智,需要抛弃感情带来的情绪。并不是说文明社会不需要感情,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可以的。你不好的时候,我可以气愤,可以发泄,但是不能伤害或影响其他人,更不能是乱用私刑。
我个人觉得,文明社会和市场经济体系是理性的,是缺乏情感的。但是我们又舍不掉情感,我们所能接受的环境就是一种感性和理性混杂,文明和野蛮交织。在我们凭本事拼命挣钱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给那些有贡献的人最大的回报。人们,全凭喜好行事,怎么做都有道理。
(主题不清,随便说说。)
~~~~~~~~太长不看~~~~~~~~~
简版:感激曾经的贡献是感性,规章制度是理性。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