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
我想对自己说:你历练了许多挫折,尚还有剩余的能量;你看过壮丽山河,仍不熄对世界的好奇;你拍过很多照片,且从未停止记录的冲动。你曾经在路上的每次探索,皆是人生的精彩,都是给自己的明信片。
小小的一张图片,因为画面、文字和邮票,让简单变得生动起来。每次去到一个地方,都会尽量想办法买一张明信片。有的是景点小贩的,有的是国营邮局的,以邮戳为见证,它们带着小小的浪漫情趣,漂洋过海,记录了我多年走过的万水千山。每一次重新回味,每一张卡片,都是充满生机的纪念。
南十字星
从2004年大学时代风靡日本的片山恭一小说改编电影《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等到2017年终于造访澳大利亚北领地电影外景地红土中心圆梦圣地巡礼,再到2024年重返这片南方的澳洲大陆。对于中年人来讲,20年已然弹指一挥间。迈入人生下半场的我,在这个发生什么都不奇怪的世界,余生能否还有一个20年?接受自己,过去的都已过去。不求得到,不怕失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学会接受事与愿违。
"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个小小梦想能够慢慢实现。我回首从前,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终将藏在他的气质和谈吐上,更显露在他的生活和文字里。把向往的地方变成走过的路,把制定的目标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这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证明。
当年在澳洲北领地红土中心,我有幸看到了南半球毫无光污染的星夜银河,与头顶的南十字星对视的感念,我永生不能忘怀。
夜航南飞
去年,我在澳大利亚驻上海领事馆签证中心的申请表里填写:好想再回这片让我梦想成真的土地看看。结果一天后就欣喜地收到了电子邮箱获批的准签信,又连接起我和澳大利亚不可言喻的缘分。
前方椅子背后的电子屏幕上,白色的小飞机正沿着平飞模式的航路在对流层稳定地一点点向着那南方的大陆东南底端前行。澳洲大陆本是南极洲的一部分,八千万年前断裂开来向北漂移到了现在的大洋洲。地球绕太阳每秒30公里的公转速度,正自西向东与从西半球东升而来的太阳迅速汇合。一瞬间晨昏线被打破。
现在的澳大利亚机场,进出都是无人自主申报扫描的通关机器了。丝滑入境完毕,我微笑地跑去找移民局窗口的官员问:Dear officer, Could you offer me a arrival stamp please? 对方嘴角带笑亲切应允,还顺带夸了一句:Very good polite! 落地墨尔本的美丽心情,就从这一刻开始。
一走出机场,偶遇的第一个陌生人是一位韩国来的年轻男生,他长着一双典型的韩式单眼皮眼睛。因为去年的韩国之行亲切感马上油然而生。如今日元疯狂贬值一朝梦回30年前,韩国护照免签排名世界第二亚洲时薪第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们已取代90年代的日本人,满世界都是Korean tourist的身影了。我们在PTV维多利亚公共交通卡机器上研究起来买卡,他很快就操作成功,还教我也买好了。我惊呼:Wah, you made it! 然后我们又愉快地踏上了Sky bus到南十字星火车站,点头致意,各奔前程了。
CBD有轨电车
相对于高端贵气的悉尼,作为维多利亚州府的墨尔本也有她独一无二的情调和魅力。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唯一保留着Tram有轨电车的城市,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有轨电车系统。它几乎遍布了整个墨尔本市区,是这座城市的一大象征。叮叮当当敲动着清脆铃声从身边缓缓开过,仿佛在上映一场历史感的老电影。在这个地图像绿色机翼形状的CBD区域里,全都是免费乘坐的。
墨尔本CBD城建密集,在这里不再需要上下扶梯入地找出口的地铁,只用跳上酒红色车身漆着金边的35路环城电车,就可以免费把墨尔本特色地标逛遍:墨尔本移民博物馆、福林德斯大街车站、联邦广场、圣保罗大教堂、旧国会大厦、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旗杆花园...而真正的本地居民则选择住在近郊区,由于高昂的停车费,多数全程或中途利用火车到CBD。
福林德斯街车站,是墨尔本的另一大城市象征。这是墨尔本最早、最大和最繁忙的火车站,建成于1830-1900英治维多利亚时期。整个黄色石材的印度式建筑大楼很长,正门青铜圆顶上也飘着一面小小的南十字星国旗,还保留着那个时代各线车次发车时刻的挂钟,整点报时的钟鸣声。
每当入夜,建筑外红黄的灯光点亮时,福林德斯街车站就展现出古典华丽的壮观风貌。车站对面沿着福林德斯街小巷纵深的商业店铺,各种声光电的霓虹闪烁,人潮汹涌的流动,简直让人想起走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到中山东一路外滩最后一段和平饭店南楼的汇中饭店。
松弛感
澳洲人骨子里的松弛感从何而来?来自阳光,来自海滩,来自温暖的草地,来自丰富的业余爱好,来自五点前的下班四点前的放学,来自极低的人生试错成本...
澳洲大陆虽然几万年前就有土著居民,但它还是与世隔绝太久了。直到1770年才被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首次登陆东海岸,他被誉为澳大利亚现代国家历史的开创者。很遗憾,因为我几次陶醉在城市花园的逗留,错过了那个看似简陋,却大有来头的库克船长小屋的开放时间。
大洋洲的自然似乎保留着更多地球年轻时代的原始和秀丽,她的草地和水,树和天空,都有一种安慰人心的新鲜和纯真。我想,这就是澳洲人喜欢在户外的原因,他们坐在草坡上看书,倚在树下听歌,躺在绿地里晒太阳,在海边参与各种娱乐活动...这样天然的赠与,应该就是人心得以抚慰而平静的原因。这里远离战斗纷争的亚欧大陆,生活节奏缓慢,人也普遍没有太多欲望,蓝天白云好像日复一日,一辈子就这么平淡安适地度过了,看起来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
初秋时分墨尔本CBD灯火通明的公寓大楼里,迎接天亮的第一缕曙光,端着咖啡在阳台上遥望着耀眼的玻璃幕墙楼群默默静思,心头满是对这座城市的崇尚和憧憬。每天都有陌生人迎面走来的善意和微笑,墨尔本海港长长的白云,圣基尔达海滩的夕阳,有轨电车的叮当铃声,福林德斯街火车站的整点钟鸣,旧国会大厦楼顶的南十字星旗就在蓝天里随风飘扬...好像生活所遭遇过的一切劫难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由于墨尔本位于南极圈臭氧层空洞,这里的太阳似乎都比其他地方看起来巨大很多,阳光也要猛烈很多。比起澳洲东海岸北部高原的对西风带的阻挡,珊瑚海暖流的加持。每年冬季来临时,墨尔本在澳洲大陆东南端无遮挡面对西风和南极寒流的夹击,连绵的阴雨和风暴,气候一天经历四季。它漫长而湿冷的冬日,绝不是我这个旅行者短暂印象的美满宜居。
文化马赛克
当我问路一个越南人有轨电车站点,他热情带我走到了路牌,临别还要热情送我一张他多余的交通卡;当我去买剃须刀的充电线,搜索到附近门店告知来意后,英格兰老板马上进库房找出一根笑眯眯地免费送给了我;当我在一个印度人开的货币兑换店换钱,顺便问路手机导航找不到的邮政总局,他贴心地给我手画了一个两分钟就步行到达的地图;当我在快天黑的墨尔本港湾发现回程的交通卡余额不够,走进海岸附近一家孤零零亮着灯的小卖部,里面竟然坐着一个东北面相的老板,直接说中文让他帮我充值了10澳元...这一切,像打开了寻梦环游记。
1950年的淘金热,让墨尔本成了今天主要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多元移民城市,华人数量占比仅次于英格兰人。除了官办机构和民间商铺里各色面孔的工作人员。不论走在CBD的斯旺斯顿街,柯林斯街,伯克街...不经意会冒出一连排清一色华人开的超市,银行,快递,数码,杂货,餐厅...尤其里面的店员全都是大中人流利地说着中英文。一麻一辣,张亮麻辣烫,夸父炸串...就连一次性精品筷的塑料包装袋都跟国内一模一样的。店里放着周杰伦的歌,喝着奶茶,要不是外面街道上还跑着PTV的有轨电车,我时常都不敢相信这里是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府墨尔本。
在这个国家除了必备的英语,所见黄皮肤的东亚华人,他们都几乎原封不动地带过来或者复刻了属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动作表情,气质神态,肢体语言,穿着打扮,生活习惯...十有八九都说着各种口音的中文。不同的族裔聚集在不同的街道片区,各自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民族传统,彼此封闭独立也相互接触。要追根溯源大多都是外来户,身份背景复杂,好多人都是过客。让这座城市更像一张文化马赛克拼图,既没有特色本土文化,也就谈不上排外和融入。
告别
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结束的那一天。当我跟菲律宾前台大姐告别时,她礼貌地拉了一下我的手说:I hope to see you next time,我说:Me too. 虽然我们彼此都知道此生大概再也不会相见了。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消费者是幸福的,生产者是痛苦的。在高收入高福利但又高物价高税赋的澳大利亚,我只是一个旅人,不必面对在这里的身份,住房,就业,人情世故等海量生存之道。距离永远都是产生美的,我永远希望我能以旅行者的视角看待这座城市留给我的舒适和惬意,清新和文艺。不愿它如一个个魑魅魍魉斗法的修罗场在我面前美好的滤镜破碎。
当我拖着行李箱最后乘坐了一程CBD免费区域的PTV有轨电车到南十字星客运站。最后再看一次万里晴空之下这座和谐运作的城市。树木清光缭绕,和煦秋风吹动,光斑在楼宇街道闪动。我不舍这里的阳光,海滩,花园,绿地,草坡...各种肤色的人们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毫不设防的善良与互助。
墨尔本,对于很多来了又走的人,包括我这样的异客,都像一眼万年永远梦回的故乡。若有来世,我愿望化作澳洲大陆南太平洋一条奔泳的大鱼,一只随风飞翔的海鸥,一片长长的白云。
(小红视频:澳大利亚 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