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接触李维•马克第一本作品是《偷影子的人》,整本书让我觉得温馨惬意,他将亲情、爱情、友情紧密的串在了一起,带给读者笑和泪相互交织的阅读感受。我想如果你喜欢《偷影子的人》,那么《幸福的另一种含义》也一定很适合你,因为它的确如简介介绍的那样,是一本公路式小说,是一本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治愈系故事。
看完书后在想李维•马克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作者啊!他的描写总会给我带来很强的画面感,他将他的幽默和风趣全部赋予给了他塑造的人物,认真的叙述故事的情节,细腻的刻画这整个故事的细节,随之而来的治愈感将读者满满的包围。所以我总觉得他的书适合下午茶时刻,坐在有阳光的角落,捧着一杯茶,悠然自得的坐在靠椅上品味。
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我看来《幸福的另一种含义》它就像一部在公路式电影,作者非常会讲故事,一言一语就像一帧帧的电影画面一样,在脑海里上映,带着读者的思绪和两个主人公一起在美国的公路上飞驰。故事情节也非常紧凑,随着两位主人公的行程跌宕起伏,牵引着读者不断的思考,做出各种各样的推测和猜想,就好像破案一样,让读者深深的陷入阅读带来的快感当中。
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在和读者讨论什么是幸福,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读者,幸福不是循规蹈矩的在一个按部就班的环境中去生活,而是应该享受当下,抓住你身边的人,珍惜他们,在最激情四射的年代里做疯狂的事,可能关于爱,可能关于自尊,也可能关于平等。
“我们如果老是这么停下来的话,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米莉表示反对
“最终,总是能够到达某个地方”阿加莎辩驳着
当我看到书上做的标记时,这个对话是我觉得最有深意的。我不知道我为什喜欢这个对话,可是它就是的的确确的打动了我。阿加莎比米莉大30岁,她的经历丰富,她感受过伤痛,感受过爱情,感受过背叛,总之她感受过所有米莉没有经历的事情,她明白活到最后最重要的是什么了,旧金山只不过是她所要到达的重点,但是这一个过程于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而米莉的眼中只有目标,过程在她看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过这可能因为她还是相对年轻的。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其实我们都是米莉。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越来越要求高速度,我们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以为这样我们就离成功不过一步之遥了,现在想想其实是愚蠢至极的。下午我看《白说》时,里面提到法国人在8月整个月是出去旅行的,只把偌大的巴黎留给了中国人,如果让中国人休息整个8月,可能会有大把中国人觉得荒唐离谱,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啊。我看到这里就笑了,不愧是评论员,可以说真的很幽默了。哦!李维·马克也是法国人。
我废话这么多,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忽略很多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身边的人,比如路上的风景,比如我们内心的感受。
30岁在上海漂泊的异地姑娘,谈了一个同样是异地在上海拼搏的男孩,但是因为男孩买的房子在郊区,对自己上班不方便便分手了;五一小长假相约旅游,在火车上埋头玩手机,窗边的秀丽河山就这样生生的错过;赚钱在如今是多么重要,因此所有阻挡这个目标的事情都必须去扼杀在摇篮里,等等等等。只专注了看似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实丢掉的才是金子。
回到正题,作者到底阐述的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是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不虚度,即便看上去我们是在浪费时间,但是那个过程所带给我们的体验是极致的。
书中到最后,阿加莎在和伙伴们一一碰面后,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生活在了一起,这一幕她梦想过太多次。米莉也跟随了内心,去了卡姆巴尔咖啡馆。这种久违的幸福再次点题。
幸福这个东西真的很抽象,可喻而不可言,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完全去接近幸福,但是可以趋近幸福,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你的人生,如何靠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