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百年一遇之大暴雨;2012年7月21日,五百年一遇之大暴雨。所以,对于2017年6月21-24日的大暴雨,只要与6.23/7.21相提并论,大家高度关注刷了屏实在是应该。在7.21那场大雨中,在广渠门桥下罹难的那个人,是我通信圈的同行也是我的同乡[大哭],昨天看到那么多温馨提示的图文帖子,有的喊早点回家要不就别回了,有的转发各个容易积水区域的救助电话,有的在跟进大雨来没来来不来的及时消息…看着夸张喧嚣,看着友善有爱。
我这次格外关注这场大暴雨的信息,主要是因为公司一个重要部门的团建正好在此期间,地点是延庆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各种提醒中都有提及“不要进山、不要爬长城”[捂脸]策划准备近一个月的项目,真可谓是好事多磨,期待内心深处来场大暴雨,结果天公作美如此配合。
作为项目的策划者之一,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和“安全第一”的两难之间要做出选择,是我必须要面对和做出的判断。因为还涉及参加的公司领导、外部嘉宾、酒店、车辆、人员安排等诸多因素,在按原计划进行和延期取消两者之间抉择,实在不是件轻省的事情。
为了应对从20号晚上开始的这份抉择焦虑,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时刻关注信息进展,并与组委会同步资讯;第二,提前与公司领导沟通,打招呼可能会有调整和变化,对个大表和后续时间;第三,hold住,先不要定下最终的决定,持续关注持续沟通,设置最后决策节点。
因为昨天的大雨姗姗来迟,同时关于大暴雨的强度专家在“辟谣”不会那么大,而且从公司到酒店的路况也以高速公路为主,再加上对参会者心理状态、酒店费用以及后续时间安排的多维度考量,最终我还是在昨天临下班前建议“按原计划执行”。[憨笑]
貌似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但经历了这个过程,我还是颇觉压力沉重,多少也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投资者在面临艰难决策时的心态。直到现在,我依然很是焦虑:如果今天的大暴雨真是很大,我还改不改行程安排呢?[捂脸]
面对不确定性的决策,重要的有三个层面:一是信息,二是沟通议事流程,三是决策者角色及其定位。前两者都是物理性的客观存在,做的好不好都属于skill层面的技术手段,惟独最后一个,考验的还真是担当/accountability:应对不确定性归根到底还是得靠敢给结论、下判断,并对结果负责,错了反思复盘,对了总结提高。要是全部寄托于靠技术手段研究透彻所有边界条件和影响因素,不但不现实而且还会削弱决心、意志和果敢的内心力量。不找借口,我来担责。[嘿哈]
现在雨还没有下大,今天要了解和确认车队司机的信息,天气恶劣时尤其要多听听掌握方向盘的老司机的意见,无关乎去还是不去,只在意选择何种路径抵达目的。[奋斗]️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