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父母是不爱我的。
父亲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从土坷垃里刨食儿,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我从小跟着奶奶生活。虽然我家与奶奶只隔了几条街,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到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农忙时节,十天半个月不见他们都正常。有了弟弟以后,还是孩子的我升级成为弟弟的保姆,为了带他,我只上了半年幼儿园,还是因为人家老师同意我带着弟弟去。
带着弟弟上幼儿园的我,一直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中去。人家做游戏,我得照顾弟弟;人家唱歌跳舞,我得照顾弟弟;人家去郊游,我还是得照顾弟弟。以至于多年后和幼时好友聊天儿,她竟然说不记得我小时候的样子,倒是对我那可爱的弟弟印象深刻。
记得有一次,清明节,老师组织小朋友去烈士陵园扫墓,那次活动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是心驰神往。长到六七岁,我还从没坐过汽车,从没去过县城,更没见过那么多人的集会。可爸妈就是不同意我去,一是家里没有闲钱,再就是要看孩子。
从我上学开始,每天早上都是自己起来做饭,有时候起晚了就饿着肚子。放学回来收拾卫生、洗衣服,做饭。节假日的时候也得跟着爸妈下地干农活儿。暑假是最最难熬的,长日漫漫,烈日炎炎,地里的活儿怎么也干不完。有一次因为天太热,中暑昏倒了,我爸我妈都没说叫我回去休息。那时候年纪小,不免心生疑虑,我是父母亲生的吗?也会在心里感叹,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二十岁那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虽然只是个大专院校,也不是自己心仪的专业,但一想到可以离开家,心里就莫名的兴奋。入学的时候我爸本想送我去,我直接就拒绝了。
大学三年,是我最自在的一段时光。虽然生活清苦,比起同寝室那几个城市的同学,我只是个丑小鸭,姿色平平,也没有什么特长,整天就会泡图书馆。别的女同学都谈了N个男友,我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好像自己读了个假大学。
即便如此,我还是对我的大学乐不思蜀。别的同学都盼望放假,我却巴不得没有寒暑假,就这么一直上下去。大学三年,我回了三次家,过年的时候不得不回。每次都是住十几天又借口要打工或要学习就返回学校。
我以为我和父母的关系也就这样了,不咸不淡,不远不近,然而事实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发展。
大学毕业,我爸也不知道托他的一个什么亲戚给我在老家县城里找了份工作,我死活不愿回去,自己一个人在异乡一次次的碰壁也不愿回头。最初的一两年,我做过N种工作,甚至上街发过宣传单,洗过盘子端过菜,经历多了,才慢慢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于是我也会隔三差五打电话回去,给他们报个平安。直到自己结婚生子,更是深深体会到那句老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事情,何况我们的父母。只不过是他们不会直白的表达,父母的爱,无言,却无时不在。
如果不是因为爱,他们怎舍得卖掉长势正旺两亩林地,就为给我交大学学费。
如果不是因为爱,要强的父亲怎能陪着笑脸去求人,就为给我找份工作。
如果不是因为爱,他们省吃俭用,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就为给我准备一份看上去体面的嫁妆。
如果不是因为爱,母亲怎会不顾自己腰疼腿疼,千里迢迢来到异乡,只为照顾我做月子。
……
这一切,都是在跟弟弟聊天的时候慢慢了解到的。
40、50年代的父母那辈人,尤其是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繁重的体力劳动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心就像柔软的石头,坚硬,却时时泛着柔光。他们的爱,沉默,但从未缺席,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