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述说的是湘川边境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故事。
因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里面夹带的地方言语对生在湘南的我来说,很是熟悉。
记得以前在大学的时候,经常跑图书馆借阅名人名书。那时候,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看书也是随大流。喜欢看有情节的书籍。
当时也一定是看过边城的,但是细节已经忘记。但在其他文章里一提到翠翠,傩送时,还是有些印象的。
也曾有段时间,会否定自己过去阅读的意义。因为读过的书绝大部分内容已经忘记。可是,有人说,阅读不应该带着功利性,只要阅读给带给你快乐,引发你思考,你很享受阅读的过程,这样便足够。
也许现实中,目前它并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变化,可是久而久之,人的心态会变,遇事慢慢从容淡定。而在某个特定场合,突然就会有所领悟,带我们走出困境。
我相信,阅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我们的内心会一直会被指引到快乐简单原始的道路上来。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保持自我,不忘初心。
再次阅读边城,每每遇见环境,人情,狗吠,虫鸣鸟叫的描写,都让我禁不住回忆起童年时村里的日里家常。如此相似的祥和宁静,夏日空气里草的热气,井水的凉意,真真切切。我们在14.15岁的年纪,生活在山村里有时会觉寂寥,没有太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没有太多接触外人的机会,遇到村里同龄的异性面对面走来,也是低着头,不敢直视。跟翠翠一样的羞涩。
四五十岁的男人女人午后都喜欢搬来条凳围成一桌扯字牌,干活的人,无聊的人,来来往往都不由停住脚步观望一会,或者指指点点帮着出主意。有时看得入迷,竟也忘了地里的农活,等想起来时,天色已近黄昏。在旁人的嗔笑声中匆匆地往地里赶去。
80年代以前的农村,还是像解放初期时一样,每家每户踏踏实实过日子,邻里乡亲互帮互助。在路上碰见,会站着或随意坐下说会话,即便是说得起劲了,说话声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村子的宁静。
只是偶尔的鸟鸣狗吠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躁动。
以前,山里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要离开家乡,去外边的世界长见识。因为那样的宁静安抚不了年轻人向往热闹的心。而如今,是再也回不去那样的宁静,心里却异常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