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不仅让我们愉快玩,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亲密而有意义的联结。游戏的联结不仅是亲子之间的联结,更是自我内部的联结——与专注力、力量感、创造力的联结,内心伤口的疗愈。
游戏联结专注力
你看看玩王者荣耀的人就知道了,外面真的没有别人。
孩子是如此。我发现,女儿哈妹每次学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我能做的就是不打扰她。去澳门玩,爸爸婆婆去玩,我陪哈妹走一排楼梯来来回回一个多小时。早教那里,让哈妹自己选择玩具,反正其他玩具下次会玩到的。孩子投入了,就会有满足的认真。我放下我的焦虑,陪她享受当下的专注。
游戏联结并增强力量感
很多时候,大人与孩子之间是力量的较量。大人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就不得不说话有“力量”,做事有“力量”。
在游戏中,大人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重担,与孩子平等相处,甚至把“力量”给孩子。孩子的健康发展也是需要“力量”的。为此,父母需要“装疯卖傻”,越傻越好。
我们发现,孩子喜欢骂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骂人能让孩子感到很有“力量”:既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又有“力量”伤害别人的感情。
怎么办?想到一个游戏:女儿说了不好听的话,我会说:“好吧,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说‘妈妈大肚子’。”结果孩子立刻就会大叫“妈妈大肚子”。这是我就假装很生气地追她,她高兴地哈哈大笑。
以骂制骂不可行,但父母不设置任何界限也会最终造成另一类无力感。恰当的做法是承认乃至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力量感,同时又清楚地告诉孩子,他的力量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游戏联结创造力
研究表明,能够自由的参与高质量的幻想和表演游戏,被视为“幻想家”的,花大量时间进行想象的孩子,在面对材料和不同情境时富有极大的创造力。有一天我和女儿在楼下追赶,她突然说“变身”,把一只手举过头顶。这是变超人了吗?接着我就被她抓住了。
当然,要联结创造力,就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技能和材料,给儿童尽情探索情境或事物潜能的机会。无疑,游戏是很好的选择。
游戏联结并疗愈内心伤口。
Sigmund Freud曾说:
“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
可能孩子在游戏中先是笑出声来,然后莫名其妙就哭了。我们很难理解这个转换,但它却是再正常不过了。是因为孩子有一些情绪预先埋在了心里,平常她都把这些情绪牢牢地关住。有趣的游戏敞开了情绪的大门,孩子也能从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来与我们分享这些感受 。
游戏不仅仅是游戏。游戏对于儿童,就像水之于鱼——水是鱼儿的家园,又像风之于鸟——风让鸟儿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