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请四个小朋友将乐高管道游戏套装分类,将【砖形积木、人仔】与【管道积木】分开。
A小朋友:我要分管道积木
C小朋友:我要分管道积木
B小朋友:让小雪(化名)来分配吧
【本篇文章采用插叙的手法,画面飘向上个星期……
场景一:
四个小朋友一组,需要选出一个组长,小雪马上说,我选小浩(化名),其他人有不同意见。
最后因为其他候选者分歧较大,经过一阵讨论,小浩当选。
场景二:
又过了两天,分组讨论电影剧情,每组要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最后陈述。
小雪:选小浩
小浩有些不耐: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选小雪!
小雪没有想到会这样,有些为难,露出不太愿意的表情。
小浩继续说:就选小雪。
接着组员都选了小雪。
小雪最后代表本组进行陈述,陈述的很顺利,情绪也很愉悦。
插叙完毕,画面飘回今天的场景,各位看官自行脑补】
小雪听到B小朋友选自己,没有像上次那样推却,这时A和C小朋友也同意了。
【计划分工】
小雪很快分配任务:A和C负责管道积木,我和B负责砖形积木和人仔。
并且给两边划分了场地,以示区分。
【实施】
大家很快工作起来,对于大龄孩子来说,将两种积木分类并不是难事。
快分完的时候,小雪发现A和C分好的积木未放到指定区域,与自己和B分好的积木挨的很近,容易弄混。
小雪提醒A和C,A和C把自己的分好的积木挪了挪位置,但是仍然没放进指定区域。小雪自己动手把它们放进了指定区域。任务完成。
【总结反思】
老师:你们今天合作完成的好不好?
C回答:好!
老师:哪方面很好?
小雪:我们提前分配好了任务。
老师:是的,提前分配好,这样大家完成的更有秩序。
老师:有没有问题呢?
小雪马上说:有的,我让A和C把分的积木放到这里(用手指指定区域),他们没放,后来还是我帮他们的。
老师: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作为教育者,在孩子的问题面前,如果我们当法官的角色去评判谁对谁错?每一个孩子会有什么感受?他们下次会如何去做?
如果引导如何去解决问题呢?孩子下次会如何去做?
解决问题思维,也会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小雪:提醒他们
老师:什么时候提醒比较好?
小雪:分积木之前就跟他们说好,再问问他们,看他们是不是知道。
老师:这是个好办法。
接下来,老师又问C:下次遇到这样的活动,如果你是组员,你会如何做?可以避免今天这样的问题。
C说:分之前,我会再问问组长,确认一下。
老师:相信你们下次会合作的更好。
后记
让孩子轮流去体验leader的角色,同时从每次合作里去发展孩子如何与他人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在某机构报了乐高兴趣班的小朋友说:我昨天上乐高课(兴趣班)也合作了的。
老师:你们是如何合作的。
小朋友说:我们四个人合作的,每个人拼一部分,再把各自的拼在一起,就完成了。
老师:是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分配好任务还是你们自己计划分配的呢?
小朋友:老师给每个人分配好拼什么,我们做好后,然后再合的。
听到这里,笔者心中了然。
思考:
乐高是一种教育载体和材料,同样一种教育材料和载体,教育者的目的和理念同,教育结果和指向截然不同。
没有何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唯一最好和最合适的。作为教育者来说,通过一个管道学习一定是有局限性的。
研究教育,是个有趣的事,这片天地,永远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