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星辰计划活动2024年6月月度大作文&星辰计划第 18 期“馨”专题活动。
第十八周的专题是“馨”。人常说的“德艺双馨”,大多指的医生、艺术家、教师这几类职业中做出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
为人师已经三十余载,按理说本周的主题应该是我的专长,有东西可写,有生活基础。但在这周作文写作中我一连写了三篇,没有一篇是写自己教师这个职业的体会感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或许是自我还不够成熟,或许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或许是与家长的期待还有距离。总之,一直没敢下笔来写自己的职业。
今天突发奇想,把月度作文与周作文结合起来,写写身边经历的历历往事,去追寻“馨”的足迹。
01 “馨”在爱心中。
小海是个孤儿,没人管教的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挣钱养家,平日就跟着年过八旬的奶奶生活,奶奶不认识字,眼神也不好,平时只能给小海做做饭。小海学习只能在失去约束中流荡。奶奶耳背,平时很少与小海交流,以至于小海比较自由,整天疯这疯那,寻不到终迹,每次回来都是一身油泥,长时间的管教缺失,让小海养成了放荡不羁、邋里邋遢的习惯。
小海入学后,在班里没有朋友,不爱学习,坐不住,时不时的影响别的孩子,经常遭来其他孩子家长的投诉。
接管这个班的是张老师,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看到小海这样,多次去小海家家访,不是找不到人,就是沟通交流无效。
张老师看着小海的状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照顾小海,张老师放下家里上幼儿园的女儿,拖着笨重的身子。每天都早早到校,站在校门口等着小海。先把小海带到办公室,帮他整理穿着,洗脸洗手,然后手牵手把小海送到教室。放学后,小海没人接或接晚了,张老师都是送走路队,再手牵手把小海带回学校,陪着小海一直等到蹒跚的奶奶。
寒冬腊月的一天,小海穿着一身睡衣上学,张老师牵小海手的时候,明显感觉冰凉,顺着手往上抚摸,衣服整个手臂都是湿漉漉的。心疼的张老师一把把小海拥入怀中。
自然,张老师在办公室帮助小海又是一阵忙活,找来吹风机把衣服吹干,收拾完毕,才把小海送到教室。
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
过了春节,开学第一天,张老师冒着凛冽的北风站在校门口,更加笨重的身体让张老师显得异常坚毅。我们都知道,张老师在等一个人。一个让自己牵肠挂肚的孩子。
小海看到张老师,大老远的就飞奔过来,一头扎进张老师的怀中,紧紧地抱着张老师久久不肯离开。
张老师临近产期,不得不请假,在家休息,杨老师接替工作时候,张老师详细介绍了班级情况,重点介绍了小海的情况,叮咛杨老师一定照顾好小海。
接力就是这样一棒接一棒的传递着。如今,接力棒传到王老师手里。
王老师对小海还是一如既往的细致入微。衣服脏了,王老师拿回家帮小海洗,还把自己孩子穿的衣服拿回学校让小海穿。平时帮小海复习知识,帮小海识字,陪小海练字。
如今小海慢慢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能熟练、工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上课也比较听话,主动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海的成长与变化,让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对孩子的付出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疼爱,更是一种“馨”的诠释。
02 “馨”在执着中。
教育是一项漫长而持久的大工程,需要一群有教育情怀的执着者通过坚韧和毅力、付出和努力来描绘和刻画。
我们是一所新学校,开学第一天就迎来了一千多名第一批学子。
入校后,我们很快观察到了孩子的不足,不自信,不大胆,不会交流,不会阅读,不会思考……好习惯亟待养成。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全体老师达成一致意见。把好习惯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给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反复经历、反复体验,反复实践。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不断的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
我们把学生素养梳理成十大好习惯,每一项习惯选择一个小切口,通过专注的往复的做一件事,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我们通过每天课前三分钟,每周养正少年说,来训练孩子的表达,锻炼孩子的自信。
我们通过诗词日诵让孩子增加文学知识储备,通过诗词通关、古诗新唱、诗画同源等活动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兴趣。
我们通过体育擂台赛,让孩子们每天坚持跳绳,孩子由被动转为积极的主动,由原来的单一跳绳发展成为花样跳绳。不仅提升了孩子强身健体的兴趣,更锻造了学生强健的体魄。
我们通过多彩的养正课程发展孩子的专长。魔方、钩编课程,让孩子手更灵活;电子琴、口风琴、陶笛、古筝,让孩子经受艺术的熏陶;扎染、国画、美术课程,让孩子在感受非遗的魅力;硬笔、软笔、简笔画课程,让孩子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我们倡导活动全员化,我们通过孩子的登台率来说明我们不放弃一个孩子,不丢弃一个孩子,不遗漏一个孩子。数据证明,我们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科学,走向成功。
每年六一,都是孩子素养成果展示的季节,孩子从第一次登台的怯懦、慌乱,到如今在台上的自信从容,淡定大方,展示流畅。是一次质的飞跃。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所有付出值得,所有的汗水值得。这不仅仅是责任,还是担当,更是“馨”声。
03 “馨”在成长中。
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孩子的需求,需要教育者具有综合性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基础以及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管理水平。
因而,我们作为教育者,为了能胜任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不辜负家长与孩子的那份期待。我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如何用结构思维去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设置真实情境、真实任务,研究如何让孩子动起来、思考起来。研究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即课题,让老师们通过研究小课题去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研究小课题去破解工作中的难题。
我们加强自身学习,通过读书增长见识,通过集备思维碰撞,通过练课增强教学技能,通过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费曼学习法”来指导自我的成长之路,建构“六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形成由单一到多元、由片状到整体、由个体到全部的学习成长新样态。
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更加丰厚,更加坚毅,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了孩子,成就孩子的同时丰盈了自己。这不是自我的鼓吹,这是实实在在的进步,是成“馨”之路,更是养“馨”之道。
04 “馨”在认可中。
德艺双馨是一个美好的词语,他是用实际行动的诠释,更是家长、社会自发自觉的眼光和赞许。
我们的努力付出得到了肯定。家长发来了感谢的信息,送来了沉甸甸的锦旗。
以二三班为代表的穆老师和葛老师,就是我们优秀代表中的代表。
6月17日,二年级三班学生牛**的家长向穆、葛两位老师赠送一面锦旗,烫金的大字“疼爱无微不至,关怀教导有方”闪闪发光,这是对两位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是对老师最大认可与点赞,更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
家长真诚地说:“孩子习惯不好,拖延、注意力不集中。通过两位老师一年多耐心的教育和悉心陪伴。孩子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变得懂事、乖巧、有礼貌,不再沉溺于手机,学会了收拾房间,洗衣服,尊敬家长,帮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注重个人卫生,早睡早起,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孩子的这些改变,离不开两位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引导,离不开老师的认真负责、言传身教。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感谢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大的改变,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诸如此类的感人一幕,在第十小学不是个例,不是唯一。这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是对老师的认可。这是爱的回声,这是付出后的汇报,这是“馨”的印记。
05 “馨”在哪里
这么多平淡无奇的记忆列述,并无惊天动地之举,更无激情彭拜之行。何以为“馨”?“馨”在哪里?
我们返回到文章开头的两张月度作文图片,答案可显可见。
“馨”在人前的光鲜亮丽,伟岸坚强。“馨”在我们面对困惑时候的刚毅无惧,尽职尽责。“馨”在面对学生的悉心、耐心和用心。“馨”在高大挺拔下的无私无畏、日耕不辍。“馨”在蝴舞纷飞的高光时刻,“馨”在整洁干净的朴素穿戴之上。
“馨”是背后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馨”是白炽灯下的坚守与孤独。“馨”是荣誉与锦旗背后的舍小家顾大家。“馨”是国旗下庄严有力的誓词。“馨”是家国天下的教育情怀。“馨”是无微不至的关怀。“馨”是“淡泊名利”的清正和高洁。“馨”是“润己泽人”的无私和博爱。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和无私奉献,离不开老师的辛劳和汗水。离不开老师细心关爱与高度的责任感。更离不开老师们专注的敬业精神与勤勉的躬身力行。
我们会把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化为前进的动力,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砥砺前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赋能助力!为学生未来的绚丽芳馨而奋进!为国家富强而香馨不止。
最后用教育家精神,与各位同仁共勉共进共馨。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